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先是剝離P2P業務,沒過幾個月又買回來;半年換了一次總經理,7位副總離職,空降了一波銀行系高管……作為平安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今年以來頻繁變陣,“陸金所有太多選擇,有太多資源可以調動。”一位互聯網金融業內人士對此不無艷羨。
在外界看來,這樣的“大換血”“大改造”或許意味著陸金所管理層定力不夠,或者說平安根本沒有想清楚陸金所的定位是什么。然而,“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行業的一場大變革,誰也沒辦法在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道路怎么走,陸金所的頻繁變陣恰恰表明了平安的勇于試錯。”貸幫CEO尹飛如是認為。
今年3月份,陸金所將旗下P2P線下業務劃撥給平安新成立的“平安普惠金融”,這是陸金所在“摸清”了P2P業務的整套流程之后,決心進行轉型,不滿足于做一個P2P公司,而是在擁有P2P行業的整套經驗之后,想回過頭來成為一個類似淘寶的開放式平臺,做金融資產交易的平臺。類似去基層鍛煉了一圈,回過頭來是想更好地管理基層。
不過就在人們以為陸金所會一心一意在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的道路上走下去,尤其是此前的8月13日,陸金所還聯合前海征信推出P2P一站式投融資平臺“人民公社”,8月20日晚間平安發布關聯交易公告,陸金所以19.538億美元的價格獲得平安普惠金融100%的股權,將平安普惠買了回來。平安普惠金融是由此前的陸金所P2P線下業務、平安直通貸款業務,以及平安信保業務三個模塊組成的重線下資產。
陸金所將這樣一組重線下資產買回,并不奇怪,就在數周前,曾經揚言要消滅所有線下商城的馬云,剛剛以約283億元入股重線下的蘇寧云商,而此前阿里已經買下了銀泰百貨,而京東也入股了永輝超市。
一兩年前,互聯網金融還在宣揚“純線上業務,有網點的都會死”,然而現在到處可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線下門店,以及不厭其煩的地推人員。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各種活動上,大家談的都是線下門店的擴張,或者線下資產端的獲取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不僅是7月18日央行聯合十部委下發的互聯網金融“基本法”《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如此界定,在業界這種觀點也已經普遍。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沒有極其龐大的線上流量和線下的金融專業配合,僅僅是搭了一個平臺,沒有流量上來‘唱戲’,也是‘空中樓閣’”。陸金所今年以來管理層的“大換血”,換來的也是銀行系的老將,其中新任副董事長楊曉軍為原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的副主任,對金融業務模式的制度設計擁有豐富經驗;新任副總經理陳偉、黃文雄、楊峻等都是銀行系出身的老將,對金融資產的管理經驗豐富;另外從復興資本挖來的鄭錫貴和從遠東集團挖來的藍玉婷等也都是在資產管理業務上經驗豐富。
互聯網企業在客戶流量獲取上固然得天獨厚,但是金融機構在資產端獲取上的專業能力也無法取代。互聯網金融或將從此時開始,從線上走向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