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在遍地O2O創業的時代,資深零售人趙廷超也果斷亮劍了。他瞄準的是超市O2O,產品叫“即買送”,還沒正式上線,1500萬天使融資已到賬。這個2014年底才成立的創業公司,不擁有一家實體超市,不采購一個商品,沒有一個自己的倉庫,甚至也不雇傭一個快遞員。趙廷超說,他要通過“改良”而非“推翻”的方式來實現傳統商超行業的電商化。
“現在流行說‘互聯網+’,我要嘗試的是‘互聯網+傳統零售’,而不是用互聯網去搞死傳統零售。”趙廷超告訴億邦動力網,現在國內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試圖建立一套全新的供應鏈、倉儲物流體系,這實際上很浪費資源。即買送不會另起爐灶,而是會選擇“討好”傳統商超。
借助現有連鎖超市的供應鏈和倉儲體系,將其現有的商品以全新的邏輯呈現在顧客的手機端,顧客下單后,通過眾包的超市代購員完成配送。這就是即買送的運作邏輯,與美國當紅的Instacart如出一轍。
“拉攏”傳統商超
“過去幾年,電商快速發展,加上媒體的煽風點火,讓整個社會都感覺傳統零售已經被打敗了。我們要扭轉這個局面。”與零售商打了7年交道的趙廷超,非常清楚其長短板,“很多傳統零售商的功夫是電商沒有的,他們花了太多力氣在供應鏈上、商品品質上、門店上,他們甚至知道同一個村不同山上的柚子味道有什么不同,但就是做不好電商。”
在2013、2014年期間,有不少連鎖超市已經開始涉足電商,想一試深淺,但基本都摔得比較慘。深知商超困境的趙廷超知道,應該解決其問題,才能將其拉到一條戰線上來。
商超們到底缺什么?
缺流量,那就為他們帶流量。即買送的邏輯是,將訂單分配到地理位置最近的門店,這樣,商超的區位優勢又被激活了。
缺動銷率,就幫他們提高動銷。據趙廷超介紹,即買送的選品標準當中有一條:精選超市中被顧客忽略的好貨,以此激活滯銷商品。
此外,在趙廷超的算盤里,他還想幫助傳統商超完成供應鏈的變革。例如,通過周期訂購來減少供貨的浪費,“一般情況下,一戶人家一年內對大米的需求還是比較恒定的,我們可以先收集社區用戶的訂單需求,然后反饋給零售商,零售商再向上游采購,這樣可以避免牛鞭效應(營銷過程中的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減少浪費。”
再比如,雖然即買送在商品的呈現和推薦上會參考商超的銷售數據,但最終沉淀在即買送上的銷售數據,還可以“反哺”商超,給其提供一定的銷售參考。
此外,趙廷超表示,即買送將推動商超實現產品預包裝,減少生鮮的損耗。他介紹,傳統超市賣水果主要按重量,產品都未經包裝,在運輸、挑選的多個環節中,損耗率非常高。而電商的銷售通常是按個數、套裝,損耗更小,利潤也更高。
那商超需要做什么?“第一,點頭同意與我們合作;第二,給我們一定的地推空間,后端運營都由即買送負責。”趙廷超表示。
賣什么?怎么賣?
“不碰供應鏈。”這是趙廷超做即買送最初就定下的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即買送不運營商品。相反,由于即買送目前只做移動端App,商品展示空間實際不多,因此選品和呈現更加重要。
三冷(冷藏、冷凍、冷鮮)、三鮮(奶、水果、蔬菜)、三重(水、米面、油),是即買送的主要選擇品類。趙廷超認為,常溫商品方面,電商完全有理由能勝過傳統零售商,而生鮮類商品,卻是電商的短板。
具體來講,即買送的選品主要有三個標準:1、根據商超銷售排行,推送線下顧客喜歡的商品;2、挑選出被忽略的好商品;3、根據時間、地點推送符合場景的商品,比如早上推送牛奶面包、下午推送下午茶,等等。在即買送的中央商品數據庫中,有5~8萬左右的商品數據。
而真正實施起來,需要考驗到即買送的有三個核心技術:
一、價格、庫存的實施對接。系統對接是個“大活兒”,一旦系統對接不順利,很容易影響用戶體驗,比如下單后,代購發現超市缺貨,或者價格調整。
而趙廷超在這方面非常自信,他介紹稱,即買送創始人團隊中有兩人來自富基融通(國內快消和連鎖零售主流的ERP廠商,上市公司)。趙廷超自己從2007年加入富基融通,其聯合創始人鄒紅軍則是富基融通第二大股東,任職期間負責了很多超市項目的ERP開發,對國內40%的商超系統了如指掌。因此,趙廷超堅信,“系統對接一定是即買送的技術門檻”。
二、訂單優配。也就通過算法將訂單與代購員(配送員)進行高效匹配。趙廷超介紹,即買送的匹配邏輯包括:配送員的地理位置、點贊量(服務質量),以及訂單是否順路。
三、基于場景的個性化推薦。主要指按照時間、空間的不同來推送應景的商品,用戶在辦公室、在家里看到的商品不一樣,早上和晚上看到的商品也不一樣。
“眾包配送”
與所有超市O2O創業者都不同的是,即買送在配送策略上非常大膽,采取“眾包”策略,即不雇傭專職配送員,而是招納社會力量,利用閑散資源。
快遞眾包在中國也已經不算首創,成都的人人快遞早已經聲名在外。而即買送剛剛創立,在快遞員的數量上必然是不夠的。因此,即買送在前期會更多地利用專業快遞員。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近兩年火爆起來的網絡外賣實際上讓即買送“撿了便宜”。餓了么、美團外賣、京東外賣、肯德基、麥當勞……對于大多數外賣配送員來說,一天中最忙的主要是中午,其他時間依然比較閑,通過眾包快遞,能充分利用到其閑散時間,同時解決超市的配送問題。
除此之外,即買送還準備拓展另一個閑散時間充足的人群——大嬸大媽,通過利益激勵,讓其主動成為配送員。
雖然即買送明確定位“中國版Instacart”,但實際運作起來,依然有所不同,比如配送環節。趙廷超介紹,由于美國地廣人稀,配送距離相對都比較遠,配送員們更多選擇開車送貨,而中國人員分布密集,配送距離只有美國的1/3甚至1/5,配送員步行或者騎電動車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