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現在打開微信朋友圈會發現,幾乎一半的內容已經被各種商品廣告所代替。這些廣告涉及的商品可謂五花八門,大到電器、奢侈品,小到巧克力、衛生紙,而銷售這些產品的人正是大家昔日的好友,他們被網友冠以一個新潮的名字—“微商”。過去一年,微商發展迅猛同時也魚龍混雜,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屢屢出現售假、承諾服務不兌現、售后無保障等問題,對此,專家認為,應建立信用體系和第三方認證來規范并助力未來的微商發展。
2014年電商領域有個非常火的現象,就是新一代的“微商”正在崛起并開始挑戰傳統電商的游戲規則,那么微商和電商的區別在哪里,微商之微該如何解讀,京東公關總監閆躍龍說:“微是微小的微,微小就是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是中心,現在是每一個個人既是消費者又是賣家。電商和微商有什么不一樣呢?電商是以商品為中心,微商是以人為中心,是一個社交的電商;電商講的是如何獲取流量,微商講的是關系,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商品和服務的銷售;電商很多時候要的是入口,但是微商要做品牌要去經營自己的粉絲。”
閆躍龍是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天舉辦的中國品質微商高峰論壇上做出上述解讀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1萬多家微商企業,但是微商市場假冒偽劣產品多、價格混亂、售后服務不完善等現象頻發,且市場處于國家監管的盲區。在此次論壇上,部分現場品牌微商代表和創業新人簽署了《中國美容化妝品行業微商自律誠信承諾書》,并承諾愿意接受媒體及社會監督。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 副會長 阮華君介紹,目前相關行業協會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規范微商發展。
“第一個就是行業自律,微商微品牌要簽承諾書,接受媒體監督,第二個我們要制定標準,就是什么樣的微商是合格的微商,什么樣的微商產品是合格的產品,第三個我們也會聯合或者說呼吁監管部門出臺法律法規,對存在問題的微商或者商品進行法律的監管。”
由于投入小、門檻低、傳播范圍廣、足不出戶等優勢,過去一年微商發展勢頭迅猛,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 崔書鋒認為除了行業自律以及傳統的打假方式,信息化信用體系的建立將是解決微商假貨的根本之道。
“這些問題的解決其實不能通過傳統的辦法,比如對淘寶商家罰款、收保證金、關店,這種手段很笨,而且效果一般。因為有一千家假貨的話,可能只能打10家,990家是打不掉的。以后解決假冒問題就是個人信用的問題,現在央行已經放開了征信,首批騰訊、阿里都有征信公司,征信意味著以后微商平臺接入征信系統,就是你只要做過一次假貨,系統會記錄你不誠信,客戶一搜你做過假貨,你就沒戲了。如果這個系統接上每一家,就是從人民銀行的數據庫對接騰訊阿里京東等企業的數據庫,可以從長遠上根本解決假貨問題。”
目前微商發展雖然數量巨大,但卻難以形成規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與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 韓家平認為,下一步如果想把微商做大,需要突破朋友圈的熟人信用模式,可以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評估和認證在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
“利用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力量來進行信用的評估認證,微商領域比如說對于主體資格,因為將來如果有問題可以追溯到個人追溯到企業,有人承擔責任;第二個是品牌授權要有認證,你在銷售產品的品牌到底是誰生產的,屬于誰的,有沒有經過授權,如果沒有經過授權就可能是假冒的或者說侵犯了人家的商標;第三個是質量的認證,尤其是涉及到化妝品、食品、藥品,這些都是國家要有法律規定強制認證的產品,必須要有權威的認證體系。”
過去一年,雖然微商領域屢見成功創業者月入百萬的新聞,但同時也有個人代理商積壓了一屋子貨品賣不出去的案例。對于微商未來的發展,京東公關總監 閆躍龍認為,2015年,微商也將由過去高速粗放增長的階段進入正規化經營的“新常態”。
“傳統的大品牌廠商開始入場了,很多傳統大牌都看到了微商這種分銷的渠道,開始加入進來。微商開始有很多正規的團隊來做,已經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了。第二個變局叫聚焦產品,產品一定是微商的生命線,現在有個思路叫產品即媒體,好的產品其實是營銷的一部分,也是品牌的一部分,所以微商今年的變局之二就是要聚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