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提出:“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的新思路。
多元化發展能源
優化能源開發布局
十二五規劃提出:統籌規劃全國能源開發布局和建設重點,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重點在東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區發展核電。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轉化水平,減少一次能源大規模長距離輸送壓力。合理規劃建設能源儲備設施,完善石油儲備體系,加強天然氣和煤炭儲備與調峰應急能力建設。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
核電是重要的清潔能源。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了新一輪核電建設。截至2010年底,全世界在運核電機組442臺,總裝機容量3.7億千瓦,發電量占世界發電總量的16%。世界核電始終向著更安全和更經濟的方向發展。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以技術更迭為標志,世界核電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到今天,第一代技術已被淘汰,第二代技術在上世紀70到80年代得到發展和普及,現在全球運行中的核電機組絕大部分為第二代,其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把防治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基準。當前,以AP1000、EPR為代表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已成為主流,AP1000在中國和美國,EPR在芬蘭、法國和中國先后開工建設。在三代核電技術繼續發展的同時,全球已在積極開發第四代核電技術,其最終實現商業運行預計要到2030年以后。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的核泄漏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核電對安全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一旦出現嚴重核事故,不僅當前發展的好勢頭將不復存在,而且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比較完善的核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核電建設和運行總體上保持了安全穩定。目前,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關鍵是落實好中央已經明確的技術路線,新建項目應盡可能選擇安全性最高的機型,集中力量對AP1000三代核電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核電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