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互聯網被視為少有的逆周期生長行業,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紅利未耗盡前的幻象。
正如全球經濟衰退后的流行詞匯“新常態”(New Normal)所描述的場景,隨著用戶紅利的消失,中國互聯網過去十年高歌猛進的幸福時光漸漸消失了,增長曲線變得平緩,后續創新乏力,股價下跌、重組、裁員等壞消息交織。
“新常態”的現實并不僅僅如此。陌生的地形,陌生的戰術,中國互聯網的生存和競爭環境正在迅速被重塑。
造成這一切的是移動互聯網。
用戶界面變遷所產生的影響,不亞于冰川時代對地球面貌的深刻改變。
如果說蘋果應用商店締造巨大成功時還沒有令整個產業警醒,那么,從Instagram對圖片的創造性應用,到微信對傳統社交的迅速顛覆,移動互聯網版圖的迅猛擴張和消費者的狂熱響應足以令所有保守者顫栗。
想想這些場景:
搜索可能會被新的移動入口所顛覆;
圖片和語音正成為內容分享的主流;
社交主戰場迅速遷移到移動終端上。
這不僅僅是用戶形態的變化,更意味著傳統互聯網模式生與死的抉擇。
即使是巨頭們,倉促應戰也在所難免,隨之而來的是調整和陣痛。每個人都在思索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重新卡位。
即將到來的2013年,必然將是顛覆與重構、痛苦與新生的一年。
如果說過去互聯網黃金時代,是水漲船高式的成長法則,那么“新常態”下的生存,不僅僅要靠運氣,更需要智慧。
“新常態”下的危機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互聯網正在陷入“新常態”下的泥沼。今年Q3財報中國內多家一線互聯網公司已經凈利潤下滑,不僅新浪、網易、盛大遭遇到這一問題,連百度也同樣不可避免,雖然百度凈利實現同比增長59.8%,但是同比增速已持續七個季度出現下滑。瑞士信貸、花旗銀行在內的多家投行降低股票評級。
財報顯示,網易2012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29億美元,這一數字低于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水平。網易對凈匯兌損益環比和同比變化的官方解釋是:公司的歐元銀行存款余額隨歐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波動而折算產生。
與網易一同經歷了門戶、無線增值業務的新浪雖然錯失網絡游戲的契機,卻抓住了微博這個社交網絡的興起。盡管如此,新浪依然在凈利上與網易一樣出現下滑,據新浪財報顯示,在這一季度中,新浪凈利潤為990萬美元,環比上季度的3320萬美元下降70%。
遭遇凈利下滑的不僅局限于門戶網站。財報顯示,盛大游戲第三季度營收10.81億元,較上一年的13.53億元下降20%,較上季度11.31億元下降4%。凈利潤方面,盛大游戲第三季度凈利潤為2.54億元,較去年同期3.43億元減少26%,較上季度3.08億元減少18%。這是盛大游戲連續兩個季度凈利潤出現下降。
在百度的Q3財報中,雖然凈利實現了同比增長59.8%,但是同比增速已持續七個季度下滑。財報顯示,百度Q3營收為62.51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同比增長49.7%。凈利潤為30.08億元,同比增長59.8%,從2010年Q4起至今,百度在凈利的增速上一路走低。投資機構花旗銀行和瑞士信貸更是將百度的股票評級調低至“賣出”級。
互聯網已走過“黃金時代”
一線互聯網公司凈利的普遍下滑意味著互聯網正在走過黃金時代。
在過去,互聯網上的年輕的創業者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積累到足夠的財富,最后海外上市,其中有李彥宏、張朝陽、曹國偉、馬云(微博)、丁磊、陳天橋。互聯網的黃金時代造就了這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名字,而在今天,復制他們的模式將變得尤為困難。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增速在2007時為53%,2010年增速放緩至25%。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在普及率達到約四成的同時,中國網民增長速度延續了自2011年以來放緩的趨勢,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1.6個百分點。該機構預測未來中國網民的增速還將進一步放緩。
當一個市場用戶增速在50%以上時,可以稱之為黃金時代,但1.6%的網民增長率已經不足以支撐互聯網公司業績的飛速增長。
普遍認為,互聯網公司只要用戶增長率超過市場平均水平,或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有所增長,經營收入和利潤就能成倍增長。隨著網民增速趨緩,互聯網公司現有收入和利潤的增速也會逐步趨緩。
這意味著中國互聯網在經歷了2001年至2010年的高速增長后,從2011年開始已經走出黃金時代,各大公司2012年的Q3財報凈利的下滑也證明了這一說法。
有互聯網從業人士判斷,網民增速的下滑只是互聯網企業進入瓶頸期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互聯網對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準備不足導致。持有該觀點的人是認為,互聯網并不是一個逆周期發展的行業,但是從過去十年的互聯網企業高速增值史來看,并沒有完全遵循經濟的發展周期而增值或下降,因此整個行業對于互聯網遵循與經濟同樣的增長和下滑規律時,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過去的硬件又準備不足,導致了今天互聯網進入瓶頸期,多數一線企業面臨營收和凈利的連續下滑。
在過去的互聯網企業經驗中,門戶可以轉型做網游甚至社交網絡或電子商務,新業務的拓展并沒有太高門檻,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潮的來臨,從傳統互聯網平臺遷移至移動互聯網之后,商業模式的轉變與鴻溝的跨度開始加大,過去的經驗已不再適用,這導致了互聯網公司在舊有業務面臨下滑的同時,無法立刻開拓新業務。
在競爭格局上,現在的互聯網競爭比過去更為復雜,巨頭開始壟斷和掌控互聯網上的多數資源,創業者需要一邊專注與產品和用戶體驗,一邊提防巨頭的進入。
新常態時期下何去何從
在新常態中,舊有的游戲規則正在被取代,新游戲規則開始逐漸確立。例如網易曾在門戶業務受挫時,舊有的經驗是立刻開拓新業務并尋找到網游作為新利潤增長點,但這一經驗在新常態時期將無法延續。
對于創業者而言,過去需要花費主要精力來獲取用戶,但隨著開放平臺的實現,在以后的生態環境中,獲取用戶將變得更為容易。創業公司也可以將大部分精力用于實現產品升級和增強用戶體驗。
有互聯網分析人士判斷,轉變意識、加速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和專注用戶體驗是新常態時期互聯網企業的新生存智慧。該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是新大陸和藍海,互聯網企業應該加速轉型到這一領域中去。“過去靠紅利靠粗放式競爭就能賺錢,以后要靠用戶體驗靠精選運營。”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