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教練文化的風生水起,教練型管理的理念已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教練型管理火起來的原因個人認為他和目標管理作用于事側重管控、質量管理作用于產品和流程相比,更關注于人而且作用于人側重激發。而任何目標的達成、質量的控制、流程的管控終究需要人去實施和執行。 管理最終是一種實踐。任何的操作性的技術都像賣油翁說的那樣:“無他,唯手熟爾."降龍十八掌夠厲害、夠上乘了吧?郭靖剛學會的時候也是不太好使。所謂勤學苦練,還要多用,熟了自然能生巧。這是其一。其二也許是多年唯物主義教育的結果,我從來不癡迷,俗話說不迷信有些東西。就如世間沒有萬靈藥,教練技術的確好,但一不萬能,二不萬靈。教練技術究其根本是一種管理工具,而不是管理的全部。不是說有了教練技術,就不搞目標管理、不搞質量控制、不搞流程建設了。管理絕不是“一練解千愁”。因此第二點就是我們必須注意教練技術的使用環境。就是到底在什么時候?對什么人?我們應用教練技術。下面節選了他人的一段文字覺得契合了我對教練文化的理解。 Ø Ø Ø 本文主要是結合自己這段時間對于教練文化的學習和應用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有感而發的。 彼德魯克曾經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 |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