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力改革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改委、能源局今日印發電改核心配套文件,包括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售電側改革、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等新電改6個配套文件。
要點包括:將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將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將建立優先購電、優先發電制度;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可以直接與發電公司交易;探索在全國建立統一的電力期貨、衍生品市場;將在部分地區取消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的政府定價。
輸配電價改革方面,主要措施包括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在深圳市、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省(區)列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輸配電價。開展輸配電價測算工作。
電力市場建設方面,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搭建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持系統。建立優先購電、優先發電制度。建立相對穩定的中長期交易機制。完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建立有效競爭的現貨交易機制。建立輔助服務交易機制。形成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市場機制。建立市場風險防范機制。
放開發用電計劃方面,通過直接交易、電力市場等市場化交易方式逐步放開發用電計劃。同時建立優先購電制度,通過發電機組共同承擔、加強需求側管理、實施有序用電、加強老少邊窮地區電力供應保障,來保障優先購電制度的推行。建立優先發電制度,通過留足計劃空間、加強電力外送和消納、統一預測出力、組織實施替代,同時實現優先發電可交易四項措施,來保障優先發電制度的推行。
售電側改革方面,逐步放開售電業務,鼓勵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售電市場。優先開放能效高、排放低、節水型的發電企業,以及單位能耗、環保排放符合國家標準、產業政策的用戶參與交易。整合互聯網、分布式發電、智能電網等新興技術,促進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互動,向用戶提供智能綜合能源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規范的購售電交易機制,在改進政府定價機制、放開發電側和售電側兩端后,對電網輸配等自然壟斷環節和市場其他主體嚴格監管。
其中售電側開放最受關注,也被認為是本輪電改的最大紅利。據估算,售電側市場開放后的總收入為萬億級別。中國經營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已進入全國電改試點的深圳、內蒙古、貴州、云南等省份,已開始計劃放開售電許可。
方正證券認為,本輪改革將首先向高效、優質、清潔的發電企業放開售電側,與此同時,地方小電網公司輸配售一體化,改革后擁有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