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周五確認了有關券商“收益互換遭叫停”的消息,市場人士對此討論熱烈,在細節上存在諸多爭議。甚至有觀點稱,A股可能遭遇類似前期清理配資時的巨大震動。
中國證券業協會周日(29日)緊急發聲做出詳細解釋,《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叫停”僅限于融資類收益互換,停止新增,存量繼續履行、但不延期,目前存量未了結規模約785億元。
“收益互換等衍生品業務本身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可以滿足機構投資者等客戶風險管理需求。”證券業協會場外市場專業委員會表示,目前證券公司開展的融資類互換業務實際演變為杠桿融資買賣股票的行為,并且存在一定的違法違規隱患和潛在系統性風險。因此,為防范市場風險,促進收益互換業務回歸本原,證券業協會要求證券公司對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進行清理規范。
清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停止新增此類業務;二是存量業務可按合同繼續履行,但不得延期;三是對于客戶的融資需求,可以通過融資融券業務在場內規范進行;四是其他滿足客戶風險管理等合理需求的場外衍生品業務仍可正常、規范開展。
截至2015年11月27日,30家證券公司融資類收益互換未了結規模約785億元。從11月以來,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日均買入金額約18億元,在同期日均萬億元的證券交易量中占比極低。同時,在清理過程中,存量的785億元股票仍可按原合同交易,無集中清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