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長曹彤宣布辭職后,短短兩個月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高管人事再現變動。據財新,微眾銀行副行長鄭新林已提出辭職,其分管的同業業務由現任行長李南青接任。
就在今年9月,微眾銀行宣布行長曹彤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微眾銀行所任職務,由李南青接任。
微眾銀行去年年底獲批開業,今年1月18日開始試營業,為民營銀行試點的第一家。對于前海微眾銀行,市場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倒逼傳統銀行創新。但成立不足一年,高管團隊已接連離開兩人,不免引發市場對網絡銀行前景的顧慮。
財新分析,當網絡銀行橫空出世之際,理想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形式實現開戶,左手吸收海量低成本負債,右手通過銷售資管產品實現資產出表,由此打造一個輕資產、海量客戶的銀行。但當遠程開戶落空后,網絡銀行不免落入尷尬困境。
從網絡銀行誕生之初,開戶問題就成為關鍵。如果遠程開戶不能破冰,網絡銀行將成為“空中樓閣”。
在長達一年多的征求意見后,央行仍將現場開戶作為網絡銀行獨立開戶的先決條件,遠程開戶只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同時,央行將不再針對遠程開戶單獨制定制度。
鄭新林8月份接受財新采訪時稱,微眾銀行在財富管理的優勢,是作為分銷平臺能吸引海量用戶的可能:“我們整個架構跟傳統銀行大不一樣,傳統銀行一筆業務要過好幾個部門,假設每個部門收千五的手續費,2%的收益就沒了。我們一站式全部搞定,成本很低。”
但不甘坐以待斃的銀行開始反擊。
招商銀行搶在微眾之前推出“閃電貸”,同樣是依托大數據的運用,實現快速手機小額貸款。相比互聯網巨頭的海量數據,銀行也在開始喚醒自己手中客戶金融數據這座“沉睡的金山”。
招商銀行零售信貸部副總經理趙曉君說,銀行的客戶數據是一座“沉睡的金山”,是實打實的金融數據,而且貸款領域最大的就是如何應用數據,而數據背后則是算法和模型,最后拼的還是風險管理能力。而這恰恰正是傳統銀行的優勢所在。
互聯網銀行對傳統銀行構成的最大威脅,就在于小額信貸領域。對此,包括建設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都各自推出網絡貸款產品,這一領域硝煙彌漫。
不僅如此,招商銀行還停止了與微眾銀行的合作。9月份,招商銀行單方面關閉了微眾銀行的核身接口,這導致微眾銀行的新增客戶不能來自招行。后來,李南青、鄭新林等也與招行高管進行幾輪商議,但并無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