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Bernstein的Michael Parker和他的團隊認為,中國國企改革可能正在悄無聲息的、不同于預期的發生。
Parker指出,中國國企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裁員。裁員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性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然而,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裁員10萬人的消息令人感到意外。
Parker表示,由于現在中國國企的拿手活基建的需求開始放緩,且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萎縮,這讓國有企業存在的意義漸漸弱化。
Park在報告中稱,中國國企在擅長的基建已經不再被需要。因此,目前中國國企正在約束資本支出。這并不是說中國的建設潮已經結束。人均累計資本形成總額和人均GDP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然而,在過去五年,中國在基建上用力過猛。新增資產的回報遠低于資金的成本。
下一步合理的步驟是給固定資產投資降溫,讓經濟增長至符合資產基礎的水平。根據目前新增借貸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放緩來看,這正是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一步。
在Parker看來,這可能正是中國國企的改革計劃。也就是說,大規模的私有化和激勵式的報酬制度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這看來可能不那么刺激,但是對于中國經濟整體來說卻更有效率。中國國企高管正在受到降薪潮的影響。今年早些時候,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國企高管的年薪控制在60萬元-90萬元之間。過去幾年來,國企的薪酬穩步下降。不過,習近平的減薪計劃意味著國企高管的薪酬將面臨進一步的下調。而這看來與國企改革中的激勵式薪酬體制相違背。
然而事實或許并非如此。Parker整理了123家上市國企2014年的年報。激勵式薪酬體制的實施在2014年陷入停滯,而這可能都是計劃的一部分。
Parker認為,薪酬的降低可以減少浪費式的支出以及對不良項目的投資,同時也將削弱國企的創新優勢。國企將成為低水平的官僚機構,無法再無限制的獲得信貸,并可能開始裁員。
中國國企一直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部分。而現在,服務業是中國經濟中增長最快、最大的部分。中國已經達到了工業化的后半段。經濟的制高點已經不像過去那么重要。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希望一個55歲的公務員來分配資本,你需要的是一個30歲的創業家。國企改革的時機看來已經成熟。
如果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是因此開始解雇員工、出手資產,那中國這一步走的不錯。那市場應該怎么樣對這些受市場、經濟和債務水平影響的國企做出反應?
更重要的是,黑龍江龍煤10萬名下崗工人怎么辦?以及之后再國企改革中失業的人應該怎么辦?他們會被新興的服務業吸收嗎?中國共產黨會冒險嗎?這是一個潛在的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Parker認為,如果國企真的漸漸退出歷史舞臺,那中國服務業的前景最好像政府預期的那樣光明。
此外,Parker的分析與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相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希望建立更大、更強的國企。這將是政府的制高點。短期內,政府不會放棄。Gavekal的Chen Long表示,國企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國企變得更大、更堅強,而不是削減國企在經濟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