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為適應“十三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需要,不少經濟指標將進行大調整,年均GDP增速目標也有望從“十二五”的7%調降至6.5%。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十三五’經濟增速為6.5%左右就可以,這是根據‘十三五’期間經濟潛在增長能力預測的。主要在于,這個速度有助于各省推進改革和調整結構的目標,這個是相對比較合理的目標。”
21世紀經濟報道稱,經濟指標將進行大調整表現在經濟增速指標有望降低,而服務業比重、就業指標、科技投入指標等都會調高,同時環保指標也有可能加碼。最典型的是像細顆粒物(PM2.5),預計會成為考核指標。
其中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從“十二五”的年均7%調整到“十三五”的6.5%的可能性比較大,而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數量,也有望比“十二五”的4500萬人(每年900萬)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也有可能從“十二五”的2.2%,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5%。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投資研究所所長郭戎認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一步必須要實施全面創新驅動國家發展戰略,加大創新投入,才能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另外,從企業產業的角度講,經濟新常態后,面臨轉型的艱難時期,傳統市場進一步萎縮。”
除了經濟指標進行大幅調整,財稅改革有望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之一。《經濟參考報》報道,“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財稅改革目標,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其中,稅制改革將務實推進并落地,增加房地產稅等直接稅,減少間接稅;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管理標準將逐漸向一般公共預算看齊。此外,在中央和地方關系方面,專家還建議回歸分稅制本質,以調動央地兩個積極性。
今年5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時強調,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由此看來,未來居民收入需要盡快提升,進而促進消費,而服務業比重需要加快提高,以便更好地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隨著服務業加快,相應帶動就業崗位上升,“十三五”期間可能年均就業目標為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這比“十二五”的每年900萬有所增加。此前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指標已經設定為1000萬,但是全年超出上述指標仍沒有懸念。因為2015年上半年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70%左右。
相應,環保指標可能會加大力度,比如“十三五”單位GDP能耗不低于“十二五”的16%,同時PM2.5的指標有望納入“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研發指標提高是必要的。此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由此看來,“十三五”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高于2015年的2.2%,有望實現。
今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將討論“十三五”規劃的建議,2016年人代會將對“十三五”規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