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日本公司買下了紐約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現在,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的瘋狂買家。去年,安邦保險買下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目前,中國已經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Rohdium Group的分析發(fā)現,中國企業(yè)和投資者投資了美國的一切:從銅廠到房地產,從東岸到西岸。
中國投資者最青睞的地區(qū)分別是北卡羅來納州、伊利諾伊州、紐約州、弗吉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
2000年-2014年,中國企業(yè)花費了將近460億美元,在全美各地進行收購。其中多數收購發(fā)生在過去五年。截至去年年底,全美共有1583所由中國企業(yè)創(chuàng)立的機構。
盡管如此,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僅處于起步階段。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投資于今天的中國相當,投資將會進一步增長。
該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將升至10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為美國創(chuàng)造20萬-4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企業(yè)在美國直接雇傭了超過8萬名員工,高于5年前1.5萬名的水平。這個數字在未來五年預計將會達到32萬。
中美兩國政府間關系在過去幾年里摩擦頻繁,日趨緊張,在亞投行等問題上,中美政府互相角力。
《紐約時報》引述非營利、非黨派團體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奧林斯(Stephen Orlins)說,大量中國投資流入美國經濟生活,或許可以消減部分的批評,但光是投資還不足以讓批評者閉嘴。
報道說,現在的中國投資潮跟1980年代日本投資潮有很大不同。
日本政府1980年代鼓勵本國大制造商在美國的關鍵選區(qū)開廠,為當地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以此消減國會立法限制進口、減少美國失業(yè)的壓力,而中國投資者則十分多元,行業(yè)、規(guī)模各不相同,許多是以追逐公司利潤為目標的中型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