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以及“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等諸多期待。
規劃提出六大任務,包括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深化對外開放。
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規劃的解讀,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今年有望保持9%以上的經濟增速,成為“新常態”下的新增長極。
4月16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文發布。
作為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以及“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等諸多期待。
規劃提出六大任務,包括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深化對外開放。
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規劃的解讀,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今年有望保持9%以上的經濟增速,成為“新常態”下的新增長極。
同時,作為首部跨區域規劃,《規劃》還將為內陸地區培育較大的城市群探路。在產業合作層面,《規劃》則提出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中三角有望保持9%的經濟增速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湘鄂贛三省31個市,國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
規劃首次明確定義,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構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參與規劃制定的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4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在解讀規劃時表示,今年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長江中游城市群仍然有望保持9%以上的經濟增速,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于合軍稱,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來說,具有交通條件比較優越、經濟實力較強等特點。這決定了它是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國家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最有希望的一個突破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湖北、湖南、江西GDP增速分別為9.7%、9.5%、9.7%,從全國范圍來說,三省經濟增速整體較快。
探路內陸城市群
官方消息顯示,長江中游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有55%左右,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2%多一點。《規劃》將“城鄉統籌發展”列為第一個任務。
在城鄉統籌路徑上,《規劃》強調:第一,構建多中心協調發展格局,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市組團融合發展;其次,強化發展軸線功能,依托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兩橫三縱”重點發展軸線,形成沿線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格局; 第三,促進省際毗鄰城市組團發展,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和示范區。
于合軍在解讀時強調,規劃在研究編制過程中,正好趕上國家在研究編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因此在這兩個規劃的銜接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同步研究、同步銜接,在規劃里充分體現了新型城鎮化未來發展的一些要求和部署;同時也跟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進行了有機銜接。
“我們通過編制實施規劃來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對于為中西部地區、東北等廣大內陸地區培育發展較大的城市群,承擔著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責任。” 于合軍說,作為國務院批復的第一部跨區域的城市群規劃,意義很明顯。
于合軍表示,目前我國最成熟的城市群還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城市群。長江中游等一些內陸地區的城市群,還處于培育成長的關鍵階段。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除了城鎮化探路的任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深化對外開放等,均成為當下湘鄂贛三省的執行重點。
事實上,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在2012年初已啟動,當時湘鄂贛三省負責人在武漢簽署合作協議。近三年,三省工商等30多個部門已先后簽署合作協議;交通方面,三省交界的18條斷頭路已經和正在打通,旅游以及醫保等公共服務共享合作方面已經在起步。
秦尊文認為,這些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突破,交通、旅游等領域“正外部性”比較強的,比較容易互利共贏。
在交通互聯互通方面,規劃從構筑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共建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和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共享四個方面布局。
相對來說,三省合作最難的當屬產業一體化。湘鄂贛三省資源稟賦相似,長期競爭大于合作。
于合軍在解讀規劃時提到,要辯證地來看一個區域產業同質化和差異化的問題。在一定區域實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有利于聯手打造產業集群。于提出,同質化的核心或者關鍵,是要避免惡性競爭和內部的相互蠶食,把內部競爭合理引導,防止產生惡性競爭。
規劃提出,長江中游城市群將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將引導武漢、長沙等地開展汽車產業合作與企業重組,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以大型鋼鐵骨干企業為龍頭,兼并、重組一批中小鋼鐵企業,組建若干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集團,打造中部鋼鐵產業集群;以武漢、長沙等為重點,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將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動規劃實施的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和具體考核辦法,約束性指標要納入地方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