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基建項目保增長的作用,中國國土資源部對重大項目用地審批提速。
國土資源部網站周四刊發的新聞稿稱,針對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國土資源部立足大局找準工作定位,全力做好國土資源相關工作,切實發揮資源基礎保障作用。今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加強調度、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細化措施、特事特辦,加快重大項目用地審批,為穩增長提供堅實助力。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審查通過國務院批準建設項目用地兩批共111件,面積48.7萬畝,其中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占95%以上。
本周三公布的包括一季度GDP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奇霖的分析使用“何以解憂,唯有基建”的標題,他認為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斷下行、制造業終端需求不足,過剩產能未出清、私營部門融資成本高企,要想投資企穩,只能依賴基建投資加碼。
國土資源部新聞稿稱,今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全力加快用地預審。圍繞七大工程包特別是8000億元鐵路投資、8000億元水利工程,與有關部門建立協調機制,逐個項目研究落實。今年國家擬新開工60個鐵路項目、27個重大水利項目,部已分別完成用地預審23個、9個,新受理的2個項目也在抓緊辦理中。
為加快用地審批,國土資源部建立了用地審批快速通道,進一步簡化國務院批準建設項目用地審查環節,壓縮辦理時限,提高審批效率。符合條件的用地項目,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鐵路、水利等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急事急辦。
此外,國土資源部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審批政策,擴大了先行用地范圍,并將正式用地報批時限從半年放寬至一年;調整了水利水電項目征地補償標準,制定了水庫水面特殊支持政策。同時,進一步簡政放權,在已取消和下放21項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擬進一步取消11項,并提高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含金量”。下一步,將與國家發改委投資項目核準目錄相對應,同步下放用地預審權限,并將備案類和零星分散項目預審權全部下放地方。
就在本周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還批評一些部位和地方政令難出,稱一些政策在部長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已經討論通過,現在“卡”著等幾個處長“把關”,所謂“會簽”讓一些好政策遲遲不能落地。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也表示要提速項目審批速度。4月1日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委員會秘書長李樸民表示,發改委核準的項目從過去的500多項減少到100多項,目的就是要解決審批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