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20年來首次下降,并且可能繼續減少,這或影響這些國家對歐美債務的購買能力,而來自新興市場的資金在過去十年間一直是西方的增長引擎。
本周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同比下降了1145億美元,至7.74萬億美元,這是1995年IMF開始統計該數據以來首次年度下降。去年第二季度末,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曾達到了8.06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該報調查了10名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其中9人都表示新興市場已經過了“外儲高峰”,其外匯儲備在接下來的數月可能繼續減少。
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可能包括競爭力下降、資本外逃和對美元升值的擔憂。尤其是最后一點,本輪美元走強已經給新興經濟體帶來風險:美元升值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債務負擔,資本外流引發流動性危機。
荷蘭國際集團(ING)統計的數據表明,今年前兩個月,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減少2997億美元,下降速度加快。該集團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Maarten-Jan Bakkum表示,新興市場外儲在去年6月見頂,此后除墨西哥、印度和印尼之外大部分國家的外儲都在下降。
2004年末時,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為1.7萬億美元,此后十年間增加了超過6萬億美元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的國債形式存在的。
《金融時報》評論認為,新興市場從貿易順差、投資組合流入和直接投資中汲取的相當大一部分資本,回流至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市場,為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驅動型增長提供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