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一般估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不會大幅超過7%水平。在這種“新常態”下,有什么方法可以進一步推高增長呢?由國家主導的投資項目,雖然有助刺激經濟,但不能夠持續,而且會有不良的副作用。創新是唯一出路,但過程卻很漫長。
如通過減稅來刺激投資和消費又如何?減少社保供款可能有類似效果。但若不改革社保制度,就無法減輕社保問題帶來的沉重負擔。
事業單位員工的養老金制度最近被并入國家養老金制度。兩個制度合并后,有額外4千萬雇員由現在開始供款。但與此同時,過往沒有得到供款的養老金債務(涉及數萬億元),也一并轉移到國家養老金制度。
這解釋了養老金缺口為何越滾越大。國家目前可能要為這批事業單位員工的養老金注入資金來填補缺口。但將來需要注入的金額可能會更多。
在稅收及其他社保供款占工資比例方面,中國都位居世界前列位置。企業和員工的供款一般都超過工資40%,但是中國公民享有的福利,卻少于北歐國家的人民。
供款多、福利少,令人民苦不堪言。為什么?中國政府在社保方面支出比例較低,也比發達經濟體低得多。根本問題在于:中國養老金制度得不到資金。說得精確一些,員工是在上世紀末才重新開始供款的。員工今天的供款,是給當前的退休人士使用的。
這是怎么回事?按照中國社保制度的原來設計,雇員的供款是來自企業的。但是,文革期間企業了停止供款。更糟的是,所累積的供款全數被撥歸國庫,并用在其他地方。
中國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建立國家養老金制度。其時,養老金缺口已達到數萬億元。但國家卻沒有填補這筆供款,而是將供款的責任轉嫁到今天的雇員身上。
目前雇員的退休金供款,理應作未來退休之用。但他們大部分的供款,卻用來發放給目前的退休人士。今后十年,所發放的退休金將超出目前雇員供款。到2030年,養老金的儲備可能將耗盡。
中國人口正急速老化。內地今天有15%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但這個比例到本世紀中葉將增至三分之一。最早于2030年,將出現兩個雇員供養一個60歲以上人士的情況。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幾年前已經到達最高點,目前正在萎縮。他們將無法提供足夠供款,支持現時的雇員日后退休的生活。這情況正為歷史上可能發生的最大宗龐氏騙局制造條件。
幸好,目前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公平、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而這個方法就在我們面前:國家通過國企累積了大量財富。理論上,這些財富是屬于所有中國公民的。但只有這些資產用于人民時,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
為了填補這個歷史赤字,國家可以把部份國企資產注入國家養老金,金額足以抵償以前國企沒有為退休雇員供款的那些款項,也足以彌補從目前雇員供款“借來”的那些款項。國企紅利可以率先用作福利支出,在某個時候,可以逐步減少投資以發放養老金。
還有一個金礦可以利用。在中國,城市土地均屬于國家。因此,賣地所得的款項部份可以撥歸國家社保基金。
中國的養老金問題是一個全國性問題,只有中央政府能夠解決。不過,社保基金目前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養老金除了面對被盜用和管理不善的風險外,更由于管理分散,導致各地退休金儲備顯著不均的情況。
例如廣東養老金結余過剩,河南就不足。事實上,有超過一半的省份,所發放的養老金多過收取到的供款。若社保基金能夠集中管理,各地養老金結余就會較為平均,這也有助于謹慎投資社保基金。
上世紀最后幾十年,中國經濟得以高速增長,其中一個原因是將養老金開支延后。目前的經濟正在償還歷史遺留下來的代價。若國家能積極填補這個缺口,便可減輕企業和雇員承受的不公平負擔,由此令經濟重新綻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