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是指門店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購進產品的工作。而采購計劃是鞋店在采購前,根據對顧客喜好的需求分析、市場的競爭信息反饋、門店利潤需、可以承受的庫存目標,編制的指導采購工作的文件,鞋店采購計劃的編制,可以分為月度采購、季度采購兩種,區別是供應門店用于銷售時間的長短,月度采購,要求可以滿足一個月內,顧客對新產品的需求,季度采購,能夠滿足4-5個月內,顧客新產品的需求。在采購新產品時,采購計劃能夠提醒相關人員,本次可動用資金的最大、最小限制,適銷對路產品的采購要求,鞋店不能采購的產品特征描述。
在一些中小規模的零售鞋店,采購計劃是由店長和門店的投資人共同完成的,“買貨的責任人,就是賣貨的責任人”,這樣的合作方式,即實現了采購和銷售的責任統一,又給了店長難得的成長機會,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讓最接近炮火的人指揮戰斗,是鞋店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專業化店長的培養,要從采購開始抓起,因此,店長和投資人,能否在采購前,做出合格的采購計劃,成為門店生意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鞋店采購計劃的四項內容
“一盤生意的成功70%在采購”,鞋店的采購計劃包含:采購預算金額、價格組合、采購數量、采購SKU量,四項主要內容,采購金額不僅是在訂貨時的投資,還包括這盤貨的補貨金額,在進行產品采購前,要把訂貨金額和補貨金額的最高上限和下限預算出來,然后再將這筆錢,分解為不同價格帶的采購預算,價格帶可以按照進價或者零售價,最后是確定每個價格帶產品的采購數量和SKU量,具體過程如下:
1采購預算金額:門店采購多少錢的新品最合適?
門店中的一盤貨是由不同年度、不同季節的商品組和而成,因此門店每個月的銷售業績,是由不同品牌、年、季、品類產品的銷售貢獻構成,我們要采購的新品,在數量上一定要滿足門店業績的需求,店長和投資人要根據利潤目標,精心測算,每個月度合理的業績目標。
再根據每月的業績目標,店長要測算每個月,門店的新品和庫存的業績目標,店長要在提升新品業績和提升老庫存業績之間做戰術選擇,即要保證公司的門店利潤目標,又要減輕零售公司的門店老庫存壓力。
有了新品業績目標,就可以按照《2-訂單投資收益規劃表》進行采購預算的分析,采購金額的投入,不能犯冒險主義的錯誤,因此店長要對每個月,新品的預期銷售目標進行分解,在訂單的收益規劃中,還要填寫庫存指標和毛利額指標的承諾。
2價格組合:我們到底什么價格的產品可以多買?什么一定要少買?甚至什么絕對不能買?
這一步,是采購計劃最關鍵的部分,店長要根據市場經驗與數據分析,把預期的采購價格組合梳理出來。提前確定這一季的主打產品價格,并將采購預算分解到不同的價格帶中,其實,在進行訂貨時,表面上大家是在選單款,實際上是在選擇,符合門店消費者購買能力的產品。
店長要按照《3-門店價格組合分析表》對銷售數據進行分析,找出消費者青睞的產品價格,對于店長來說,做這個決策,要牢記“顧客喜歡什么,我們就訂什么”,將采購預算,按照這個銷售占比進行分解,這時要注意的是,店長要對門店的銷售前景有預見性,始終保持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洞察了力,中高價格的產品,可以快速拉升門店業績,獲利能力也比低價格產品強,要適當的對中高價格產品,分配的采購預算比例進行調整,滿足高消費人群的購物需要。
3采購數量:每個價格帶可以采購的數量
每一個月銷售結束,店長都要進行銷售總結,評價每一款商品的成功點與失敗點,目的是積累買貨經驗,對于每個價格帶的銷售TOP款,更是分析的重點,要找出這個價格帶中,什么品牌的產品銷售占比大?什么品牌銷售下滑嚴重?什么品牌應該撤場?店長要和投資人仔細分析品牌供應商的優劣,確定每個價格帶的主力品牌,并分配給這個品牌合理的采購預算
單個品牌的采購數量,可以用分配給它的采購預算,除以這個品牌的產品平均單價,如果是采用進價做采購計劃,這時就用進貨平均單價,另外要與品牌進行業務溝通,詢問是否今年單價上調或者下降,這會影響采購數量。
4采購SKU量:每個價格帶可以采購的SKU數量
根據《3-門店價格組合分析表》中顯示的,去年同期訂單的歷史銷售數據指標,200-299價格的沙灘鞋是銷售的重點,我們稱之為中心價格,這個價格應該是沙灘鞋的業績支柱,去年采購的SKU是30個,從這個價格的售罄率和折扣率指標看,屬于健康狀態,今年的投資比例可以用去年的銷售比例,采購SKU量不變。
SKU量的估算還要考慮品牌的新開發產品,當公司有新風格、新材料、新科技、新品類、新價格這“五新”出現時,要結合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的穿著習慣的變化,適當增加一些SKU,但是采購的深度要適當。
采購計劃闡述了每個價格帶的投資目的,從銷售歷史地位和市場前景,描述了采購預算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在實際的工作中,有些零售鞋店,會單獨做一份《備用資金規劃》,他們的采購計劃不會把所有的采購預算都用完,一般要預留12-20%比例的資金做機動采購,這部分錢要花在采購“五新”產品和今后的補貨需求上。
二鞋店采購常見的五大誤區
1訂貨時沒有好貨
這種想法是初級買手常會遇到的問題,實際上是買手的看款思路出現了問題,正確思路是看樣品時首先要先找出不能訂的款,做排除法,剩下的是可以訂的款,因為我們在訂貨前的買手準備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就不知道每個品類的各個價格帶要訂多少個SKU,反之,高級買手知道每個價位需要幾個SKU,矬子拔大個,去掉不能訂的,剩下的也要訂夠SKU計劃要求的量,有些高級買手會按照產品的細節特征進行快速篩選,進行SKU的優先級排序,當然是他們是用腦子快速進行細節比對,用筆和紙太慢了,多練一練魔方和進行記憶力訓練,下次訂貨你的體會就會不一樣了。
2貨到時選不出爆款
爆款不是找出來的,是規劃出來的,在訂貨前,需要做銷售總結,對銷售折扣在0.8折以上,而且單款售罄率60%以上的暢銷款,要進行細節特征分析,找出成功因子,并結合流行趨勢判斷這些元素的可持續性,有了這些素材,在訂貨時選款就會有分寸了,爆款訂的是單SKU深度,犧牲的其他SKU的采購深度,所以不能超出采購計劃,加深一個SKU就要將多個SKU變淺,另外訂的多如果不進行銷售推廣干預,就會成為庫存風險款,要給門店銷售團隊制訂單款周銷售目標,并有效跟進,所以爆款的成功秘訣是“買貨要準,銷售要狠”。
3為了降低庫存風險,減少訂貨量
門店的高業績,是靠產品的儲備質量支撐下來的,如果門店的歷史庫存,銷售質量較高,都是暢銷款和平銷款,那么減小訂貨量,用這些產品支撐業績還算合理,反之,門店的庫存都是多次減價,銷售緩慢的滯銷款,就無法支撐高業績,因此在采購前一定要讓店長,按照本文介紹的方法,對新品業績和庫存業績目標進行分析,心中有這樣一個零售理念:采購計劃首先是一個賺錢的計劃,然后才是一個怎么花錢的計劃。4訂貨只有寬度,沒有深度。 這要看品牌供應商的資金實力,產品一旦爆發,品牌供應商是否有庫存儲備?是否能夠及時運輸到店?是否質量能夠有保證?其實大多數時候,好賣的產品補貨都較困難,因為每個零售鞋店都在搶貨源,多訂款,少下量,勤補貨,這種訂貨思維,只是少數品牌的專利,并不適合銷售是走量特征的品牌。門店的市場響應速度包含了時間和數量,沒有一定的訂貨深度,就算看準了就會,可是沒有貨,就沒辦反變現。
優秀的店長要按照“選款準、下量狠、推廣快、降價少”重構零售業務的思維模式。
5單款尺碼比例“一刀切”
在門店的經營中,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尺碼需求就是我們易忽略的一項,門店的暢銷款在季末剩下,仔細分析原因,好多時候,是因為無效的尺碼,其實,鞋楦分類差別較大,價位較高、特色強烈的產品一般采購的尺碼不要太多,大眾產品可以用品類的尺碼銷售占比分析核心尺碼。
在較大規模的零售公司,商品部會對店長的采購計劃進行審查,最后要上報財務審批,商品部可以不用懂產品銷售,只要有足夠細致的KPI指標分析,就可以對產品采購預算分解計劃進行判斷,可用的指標有產品線售罄率、毛利率、折扣率、毛利額、銷售占比、庫存占比、訂均價、銷均價等,數據統計只能描述過去,未來的藍圖還是要靠店長自己去規劃。
掌握了這些采購專業知識,會讓訂貨更加準確,要知道現代的門店管理中,店長已經不是簡單的為業績而戰,店長就是門店的“老板”,作為門店的領袖,店長應該為每個月的利潤而戰,這樣才能保證具有門店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