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即將結束,維穩使命即將完成。
雖然說指數走得不是那么的好看,但是考慮到暴力哥基本上是憑一人之蠻力挽大盤于既倒,誰又能忍心說風涼話呢?因此,即便最尖刻的股評家也在此期間三緘其口以此表達敬意。
不容易。
暴力哥不容易,劉士余也不容易。
作為一個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走到哪里,哪里就會吸引大家的目光,走到香港團也不安生,而即將召開的三會主席記者會幾乎肯定又是焦點中的焦點。水皮可以負責任地講,如果證監會辦公廳主任和銀監會及保監會溝通不暢的話,屆時發布會極可能就是劉主席唱獨角戲。
凡事掛一漏萬。
從規律上講,兩會是沒有行情的,如果有那么也必定提前到春季攻勢,而如果沒有,那么兩會期間反而可能下跌,因為會期中人多嘴雜,任何草案建議都有可能被誤讀,引起市場波動;而兩會本來就是讓大家參政議政的,不但不能堵人家的嘴,而且還要作出回應,即便協調,又怎么能保證口徑都一樣。
比如注冊制。
兩會前的“水皮雜談”節目中水皮已經提醒大家,注冊制會暫緩,現在大家知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及,但是“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創造條件推進注冊制,兩者結合起來看,也是同一個意思,至少現在條件不成熟,想搞也搞不成,估計劉主席的口徑也是如此。
國務院雖然已經授權,但是政策法規的準備會是一個較長過程,不過如果你想讓劉士余明確告訴你注冊制暫緩不可能,為什么?不符合規矩。年前國務院剛獲得全國人大兩年的授權,轉眼就宣布暫緩,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劉士余新官可以不理舊事,但也不可能替國務院作主,否則就是難為他,讓他難受。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說,有些事,可以說不能做,但是說不說的,注冊制都是個事,繞不過去;所以,開會時桂敏杰辟謠,李超也反駁記者,會前更有假借劉士余之名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注冊制在事實上成了一顆雷,誰碰炸誰。
那么,注冊制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其實也不是。
注冊制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已經提出,歷時兩年有余,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要實施,而其時牛市熱情高漲,指數沖到5178點;所以說注冊制是中國股市不能承受之重邏輯上不通;但是如果說注冊制代表著市場化的方向,那為什么投資者又如驚弓之鳥,談注色變?寧要審核制下的賭場,不要注冊制下的市場?
有一種說法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那就是在審核制下都搞不好弄虛作假,又怎么能相信注冊制下的肆無忌憚?制度安排不配套是客觀的,比如退市至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再比如集體訴訟到今天都是寸步難行,證券市場上違法違規的成本太低,證監會查處的力度從所未有,去年公布的案件是過去幾年的總和,但基本立足于罰款,效果有限,這樣的執法環境下如何讓投資者“責任自擔”?
當然,散戶市是中國的特征,并不構成搞審核制的理由,更不意味著監管部門行政審批的合理,市場化要求資源配置由市場發揮主要作用,減少行政審批,取消政府背書,解脫救市義務,這些都是方向,不過沒有必要政治化。
確定地講,由審核制到注冊制就是一個技術性轉接,就是一個權力由會里到所里的下放過程,意義說大便大,說不大便不大,不管什么制,最終證監會都要負責,特別是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都必須作實質性審核,美國的注冊制也是如此。
投資者說到底不是怕注冊制,而是怕歪嘴和尚念錯了經,市場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把道理跟大家說透,消除大家的擔心,這是劉士余的主要任務,至于注冊制的具體時間表不必太在意,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話是這么說,暫緩這事有利有弊,弊端就在于增加了不確定性,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合不回去,長痛倒不如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