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個月前,地鐵二號線科技館站的亞太盛匯,仍是無人問津的“死鋪”,然而如今的亞太盛匯已無空鋪,變成了人見人愛的“旺鋪”。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想把爛鋪變旺鋪,其中的門道還不少。本期欄目將介紹部分引進合適的商業業態后或能“轉運”的潛力型商鋪,還有一些看似地理位置欠缺,但有望通過調整業態后將獲得不錯人氣的新建商鋪。
就在幾個月前,地鐵二號線科技館站的亞太盛匯,仍是無人問津的“死鋪”,商場幾無人流經過,對個別商鋪甚至以低至3元/平方米/天的價位招租,并且可以免收前三月的租金。幾個月后,只是因為有了襄陽路商戶的搬遷進駐,如今的亞太盛匯已無空鋪,甚至連科技館6號出口的店鋪也已滿租。
類似亞太盛匯的例子其實并不少。一些人流少、生意差的“死鋪”、“爛鋪”,在調整了經營業態、改變形象后,又變成了人見人愛的“旺鋪”。
《每日經濟新聞》發現,商業企業租賃或購買這一類商鋪雖然面臨很大的風險,但也可能以極低的商鋪租賃成本,借到一個生意很好的“旺鋪”。
轉型餐飲斜徐路商鋪由冷轉熱
在打浦橋商圈,新建的住宅區底樓裙房一般都會被用作為商鋪。無論是早期的大同花園、匯龍新城、開城新苑等,還是后來的帝庭、瑞金尊邸、海悅花園都設置裙房商鋪。不過,這些新建小區的商鋪經營情況卻好壞各異,目前開城新苑和匯龍新城底樓裙房商鋪的經營情況尚可,海悅花園、大同花園等商鋪卻出現了很高的空關率。
相比之下,斜徐路、麗園路上的大同花園底樓商鋪———大同又一城的空置率更高,即便是底樓的裙房也有兩三間未能營業,二樓商場更是出現大面積的空關,即使是雙休日大同又一城的顧客也是少而又少。業內人士把大同花園的經營慘淡,歸咎于斜徐路的過于短小,以及周邊人行交通的不便。
規劃為步行街的斜徐路,可能是打浦橋地區最為短小的一條馬路,一共只有190米長,在這條12米寬的馬路上,只能開出十多家店(平均每間面寬8-10米),有限的店鋪資源,讓消費者意猶未盡,無法滿足逛街的需要。
另一方面,與斜徐路相連的是一座天橋,這座天橋橫跨徐家匯路,直達泰康路。由斜徐路到泰康路要爬很高的樓梯,而泰康路的主要功能是藝術街。
上述客觀條件,限制了斜徐路的消費人流,是商業街不興旺的“罪魁禍首”。
同樣如此,在帝庭的底樓裙房剛剛交房開始招商營業時,也遇到了大同又一城同樣的問題,人氣缺乏、客流很少。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年上半年,原先租賃商鋪的一些服裝、洗燙、美容美發等業態由于經營不適合,逐漸被淘汰。商業街的商鋪租戶換了兩三批都不止,但依然沒有出現任何興盛的預兆。
然而,現在的帝庭商鋪卻出現了不一樣的光景,一到晚上,食客便紛紛盈門。知情者稱,帝庭商鋪出現的這種改變,是由于業態的變化而帶來的。打浦橋是著名的餐飲商圈,但目前主要是大型酒店或者樓盤餐飲為主,小面積的特色餐館并不多。尤其是新新里地塊的動遷,100平方米左右的沿街獨立餐飲商鋪日漸稀少。作為打浦橋餐飲商圈的延伸部分,可經營餐飲的帝庭商鋪,很容易受到附近中小餐飲企業的青睞。隨著食客的增多,商鋪的人氣也開始興盛。
根據盧灣“十一五”商業規劃,僅在打浦橋地區就將有3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商務面積,但在這些商業面積中,沿街店鋪的數量和面積卻很少。而租賃商鋪的商戶,既有需要需要幾千乃至幾萬平方米大面積的樓盤餐飲或酒店餐飲,也有小到一百,甚至幾十平方米的小企業。這一類企業同樣需要在打浦橋找機會。帝庭的店鋪雖然所處街道“地利”不佳,卻擁有餐飲商圈的整體氛圍,對租戶仍有吸引力。而在引進這一業態以后,店鋪的人氣也逐漸趨向興旺。
跳蚤市場困擾圣蓮大廈商鋪 可轉型服務業
帝庭商鋪受惠于打浦橋餐飲特色商圈,借力“熱火”;但這一招卻無法運用在南外灘地區的新建社區商鋪———圣蓮大廈,原因就在于與圣蓮大廈相鄰的,竟然是東街舊貨市場。舊貨市場的業態,目前仍然沿用以前“跳蚤”市場的形式,其整體業態并沒有大幅提升,仍是以馬路擺攤為主。
對圣蓮大廈這類裝修較豪華的新建住宅公寓而言,引進舊貨市場的商鋪顯然是發展商、業主、住戶、物業管理公司都不會愿意的。
與帝庭商鋪一樣,圣蓮大廈并不正對交通主干道,而是身處一條僅能容納一輛轎車通過的小巷。雖然,這一道路形態,很方便人流來回貫穿馬路,使整個小巷商業,但周圍目前存有大量的老式公房,且公房并無底樓商鋪。因此,圣蓮大廈的商鋪即使順利招租,也只能是一邊有商鋪,一邊無商鋪的“陰陽街”,按照傳統商業街形成的慣例,這樣的商鋪要“紅火”很難。
雖然,未來五年黃浦仍然有大面積舊房需要改造,但黃浦“十一五”房地產發展規劃,并沒有明確表明,圣蓮區域附近的眾多舊房是否會列入改造中。這導致未來圣蓮大廈的商鋪,服務的將是區域的新建商品房、老公房和待改造的低矮平房的住戶。住戶的人群構成混雜,既有高收入人群,也有中低收入人群。
商鋪資深經紀人表示,很多新建商品房底樓商鋪的經驗表明,這樣的商鋪成熟速度要比附近全部都是新建住宅群的商鋪快。比如麗園路、局門路區域的新建住宅商鋪,所面對的正是老公房和部分矮平房群體,卻出人意料地擁有不錯的人氣。原來這些新建住宅商鋪引進的正是適應區域消費特征的美容美發、餐飲、休閑按摩、洗腳房、茶坊等服務業態。這些業態的入住,使店鋪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養鋪期”。
只是圣蓮大廈目前的售價高達每平方米3-7萬元,即使按5%的年回報率,租金也要高達4.1-9.6元/平方米/天,而一些繁華路段的社區商鋪租金也不過5-8元/平方米/天左右,所以投資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