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什么地方可以讓你壓抑很久的心情一下子釋放?
有的人會說--那肯定是高山了,站在巍峨的高山上,看著蒼茫的天空,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回到山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有的不悅就會隨風而走!
有的人說---那肯定是有流水的地方,“上善若水”,水是那樣的寬容,豁達,還有安靜!看到,平靜的水,內心再強烈的火焰,也會被熄滅!
還有人說---那肯定是溫暖的家,有家的人不孤獨,不難受,再難的生活,有個家,就會讓人心情平復!
我說---你不用去找山,找水,走進書法,畫家的生活就可以啦!
我不懂書法,繪畫。但是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有時候會熱淚欲出,有時候會震撼,有時候會讓我安靜下來,在藝術的天地里面,我像一只褪去衣服,插上翅膀的小鳥,我想唱就唱,想哭就哭,眼里的世界雖小但是自然和諧,作為一個養生講師,藝術的行為和生活點滴一直是我推崇的生活方式---養生生活!
最近有首我特別喜歡的歌曲,里面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昨日一去不復回
開心比什么都貴
覆水不能再收回
桃花謝了有玫瑰
能在書法,繪畫中打磨自己的情志,讓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達人生,那多愜意!
關于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古代文人就有這樣的說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如果說,老師教書育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藝術家就像是一個鮮活的時空編織者,有點穿越,跨界,讓別人看起來舒服,又愉悅自己!
插播一下,我超級羨慕,嫉妒,但是不恨!
當我們,徜徉于美景之間,本身就對身心有益:當畫家將主觀情思熔鑄到客觀景物中去,畫其所見、所感與所想時,里面的線條與顏色,都是作者感情的寄托,這無疑使他的心理與情感得到一種宣泄。當然,在這過程中,能與知音暢談,惺惺相惜,該多是一種人生美事!
在不同的人體狀況下觀看有針對性的畫作,則會收到輔助的養生效果。古代就有這樣的故事--
宋代著名詞人秦觀曾患腸胃病,久治不愈。好友高仲給他一幅珍藏唐代著名詩畫家下維作的《輛川圖》,并囑其每口觀看,病必痊愈。:當秦觀一看到這幅山清水秀的輛川圖時,就立刻被畫境所吸引,他仿佛進人了畫境,清新的空氣,森林中鳥鳴婉轉,頓時感到心曠神怡,十分豁達。經過一日的“畫中游”,秦觀食欲增加,腸胃病逐漸好!
給別人帶來快樂幸福的同時,藝術家的身體也會因為長期的伏案,眼睛和我們脊柱優先受到侵害....
韋娜碎碎念---對于長期伏案的藝術家們,每隔一小段時間,讓眼睛放松一下,輕閉一下眼睛,望遠處看,然后視線拉回來,看看近物,就這樣的反復幾次。這種運動雖然很“微”,但是讓眼睛有個“松”“緊”的過程,相當于讓眼睛做個運動,就跟打乒乓球的原理一樣,比只看綠色,遠處好很多.....做做眼保健操,按摩一下穴位,如果能用圓滑的木,玉去按摩一下,最好不過!脊柱也是一樣的,學著像楊柳樹一樣輕柔的搖擺....
泡上一壺--枸杞菊花茶,聽上一曲音樂,用手按摩頸部,讓肌肉松軟起來,再用艾灸熱療穴位,每個穴位15分鐘,幫助消除酸痛。每天都可以做。天氣暖和了,就可以刮痧,拔罐...
韋娜叮嚀---強烈推薦一個隨時可以按摩的穴位--后溪!
這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這個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
可以把雙手后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