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講師的時間,也有十年時間。十年的時間,一顆小樹苗也能長到碗口那樣粗了。
記得2013年,在電臺做嘉賓,給大家講實用的養生小方法。主持人突然問我:“你上大學的時候,是不是很愛學習?特別喜歡專研學科?”說實話,我當時硬是愣了幾秒鐘,才緩緩的回答:“上大學的時候,其實我很喜歡在我們學院很舊的圖書館,窩在三樓看很多當時被很多老師”鄙視“的書籍。那些書籍講的都是什么藥膳呀,美容呀,還是如何”延緩衰老“.........那時候喜歡看這些書,主要是為自己,想知道如何讓自己在少花錢,或者不花錢的情況下能夠美容,美體。后來我喜歡上古代的故事,有中藥的,有瞧病的,還有....等等,雖然有點虛幻,但是正是那種”有點神話“的感覺,才能填補那時候的自己。學院三樓的圖書館,很舊,上面的書籍更舊,很多都是線裝版。最有意思的是,三樓的地板有鏤空的地方,生生能看到二樓下面的人頭。躲在一面墻上的窗戶,很小但是因為沒有遮擋,直接可以折射出更多的陽光。所以那段時間,在三樓寂靜的書館,有個非常瘦的女孩,倚在窗戶前看著那些書,若干年后這些書籍的內容幫助到她,為她以后的講課,帶來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所以,講故事,給方法。成為我講課不可少的內容。
很多年來都是這樣講課的。從之前一水的學生,到收聽電臺養生節目的聽眾,然后到各個行業的工作人員,還有每天一文的《娜樣健康》。突然有一天一位好友和我聊天的時候冒出一句:“你講的東西還不錯,可以沒有特色呀!”他看都沒有看我一眼,直接赤裸裸的說出來。我不太明白說:“我講的是養生,你說現在誰不知道養生的重要性?我講的很實用呀,我學的是中西醫結合,把中藥和食物都可以用中醫的性味功效和西醫的營養講出來。我講課不枯燥,有故事,有.........。”他說你說的很對。但是現在講養生的老師很多,都很棒!你看看一個名字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例如經絡養生@@人,足養生@@人,你再看看你,你有什么標簽,什么好像都能講,就是沒有一個標桿?!你說是不是?
所以,多年自己一直想著如何講好課,讓內容更豐富些,從來沒有停下來。仔細想想,自己到底都有哪些特色?在家靜思幾日。我發現我不管講什么,都會講藥膳食療,里面用的很多古方,都會根據現代人地域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等加減化裁。
這算不算是自己的特色?不僅如此,我覺得單單的東西總是很乏味。里面穿插的養生微運動,花茶,還有穿插的養生音樂都在里面點綴著。就像是一桌好菜,也得有好盤碗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