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國之行當作是給國內企業管理者上的一堂關于領導力、戰略制定或管理團隊組建的培訓課的話,這無疑是費用最昂貴的一堂課。而這樣的課程對于杰克·韋爾奇來說,或許已經是駕輕就熟了。因為給GE的管理者講課是他工作職責的一部分。
在擔任GE領導人的21年間,他在被奉為企業內部大學“樣板”的GE克羅頓維爾管理學院,與將近1.8萬名經理人員進行過直接溝通。某種意義上說,韋爾奇靠著這樣的培訓與他的遍及全球的經理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和市場信息,傳達自己的目標和理念。這是GE的一個管理手段,克羅頓維爾的授課教師中大約85%都是GE的高層管理者。
但是,韋爾奇只有一個。大多數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既不能就戰略問題向整個公司“言傳身教”,也不能就管理細節“循循善誘”,也沒有創建一個像克羅頓維爾管理學院那樣的“學習熔爐”和“知識工廠”。如今在中國公司所建立的企業大學里,鮮見CEO的身影。倒是在各個知名的EMBA班里,經常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也許他們覺得在這里才能學到“從優秀到卓越”的要訣。
不僅僅是單純的培訓
企業大學可以成為一種思想園地和活力中心。如果運用好的話,“喜歡公開而廣泛交流”的韋爾奇說,“學員們教給我的與我教給他們的一樣多,我成為一個助推器,幫助所有人相互取長補短。”
有一段時間,“執行力”的話題在企業界影響甚廣。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國內大企業也想請人給中層經理們培訓一下,其人力資源經理從網上搜出上千名執行力課程講師,并聯系上一位出現頻率頗高的(他的手機號碼在網上公開)。但培訓結束后這位經理卻后悔不迭:該培訓師講的東西非常空洞,毫無實戰經驗,只不過把別人的觀點重復了一遍(還制作了執行力課程光盤);即使他比別的專家一天能便宜幾千元錢,領導也不滿意——當然,領導本人更擅長訓話而不喜歡講課。
既然“外來的和尚”的“經”好壞與否很難控制,那么不少企業大學更希望能有一套良好的機制,來挖掘企業內部的培訓資源,希望企業高管運用其經驗和能力來支持培訓課程。但往往這些領導者只在新員工的“入司培訓”(初級培訓)上露一面,再要請其與員工深入交流就非常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