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標準化體系”,首先就是清楚幾個基本的概念。什么是標準,什么是標準化,什么是標準化管理?通俗地說,就是將企業里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準,或標準書。依照制定的標準付諸行動,統稱為標準化。依據事先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認同的規矩、約定實施管理,統稱為標準化管理。如公司明文規定, 8:30分早上正式上班,8:30后的5分鐘內遲到屬于正常,不算遲到。但是5分鐘后的遲到就算遲到了,遲到就扣5元。你說這個標準是按你手上的手表看時間,還是公司的時間來計算,肯定是按公司的時間來計算。這個規定員工手冊上明文規定,是一個標準。嚴格按這個規定來做,就是標準化。誰遲到了就罰款,誰也不例外,這叫做標準化管理。其它的標準就以此類推了。這應該是標準的最通俗解釋了。
企業標準主要分為三大類,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及技術標準。將所有管理事項、工作事項、技術事項等編寫成標準,然后按照制定出來的標準去做,我們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如果什么內容都標準化,那工作與管理就輕松多了。遇到問題,連問都不用問,因為一切都標準化了。拿標準出來一看,就知道如何做了。相反,沒有標準的管理,就只能按照領導的喜好來管理;沒有標準的工作,最后你也沒法評定他的工作績效是否合格;沒有標準的技術,就只能按照每個員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經驗來操作。這很容易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因此,企業標準化工作,勢在必行。
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標準化太過死板,不夠靈活,差一點有什么關系呢?8:36分就遲到罰款?不是照樣的上班和下班。產品質量差點有什么關系?照樣也能賣得出去。機器設備為什么一定按標準程序來操作,我只要把合格產品生產出來就行了嘛?干嘛那么麻煩呢。其實,這就是好的企業與差的企業根本的區別。同樣,這也是好的員工與不好的員工根本區別。標準是一種尊嚴,它能讓好的員工留下,讓不好的員工離開。在一個標準化管理的企業待下來,你跟人家說,我在哪里工作,這本身就是一種驕傲與自豪。因為你能在這樣一個標準的企業中生存下來。
最后,我想說的是,沒有標準的企業,很有可能慢慢地走了一些好的員工,留下都是不好的員工。我們希望一個公司有標準,有尊嚴,走的都是不好的員工,留下都是好的員工,這也許就是標準化在公司、社會甚至國家都必須要做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