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公布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綱要》的出臺對于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蔚為風尚;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學習先進的氛圍更加濃厚,道德領域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在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全國各族人民表現出的愛國情感樸素而熾熱,全社會團結一致、奮發昂揚,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增強,展示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當代中國積累了豐厚的道德資源,這是我們在新時代進一步做好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基礎。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公民個人的道德追求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弘揚,使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要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范,有機融入公民道德建設各方面、全過程,更好發揮出引領作用。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聚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等方面同新時代要求相符合的,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都要聚焦這個目標,須臾不能偏離。要不斷深化對時代新人豐富內涵、時代特質、根本要求的認識和理解,更好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公民道德建設重在抓小抓細抓實。各地各部門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規律、積極創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
增進民生福祉 創造美好生活——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側記
本報記者 倪 弋 吳
一張土炕、一盞煤油燈、幾件簡單家具,是20世紀50年代農村婚房的常見陳設;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家庭出現了電視、冰箱、縫紉機。這些家庭場景,呈現在“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廳內。走在“時光隧道”中,不同年代家庭的場景變化,映射出新中國70年的民生變遷。
●人民收獲滿滿幸福感
一處展柜前人潮涌動,里面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用品:二八自行車、手電筒、錄音機……看到這些老物件,北京郵電大學學生李健掏出手機,對同伴說:“縫紉機我老家以前也有,我拍下來給家人看看!這種自行車也很少見了,我平時都騎共享單車。”李健說,他切實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變化。
從一衣穿多季到一季穿多衣,從填飽肚子到舌尖上的享受,從“車馬郵件都慢”到互聯網讓“天涯若比鄰”……70年的發展歷程證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收獲著滿滿的幸福感。小學凈入學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文化機構每年開展活動近200萬次……一組組圖表和數據,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
來自黑龍江的謝方明,專門來到北京展覽館看展。他站在“啟用社會保障卡”的展板下方,仔細查看著社保卡的模型和介紹。“平時看病買藥我都帶著社保卡。聽說現在可以申領電子社保卡了,回頭我也辦一個!”
展覽中有一張黑白照片,記錄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大步——1992年,沈陽一位企業退休職工笑容滿面地領取了養老保險金。2014年,我國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5.24億。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形成,織起一張牢固的民生保障安全網。
●脫貧攻堅奔小康
液晶電視、空調一應俱全,地上有綠植、茶幾上有水果……在“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展板后方,是整潔而溫馨的家庭場景。截至2018年底,全國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4522萬套,上億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3700多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公租房租賃補貼。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難以解決溫飽問題,到2018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7%,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中國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奮斗目標,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帶領中華民族這艘巨輪駛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