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下寄語鄉村振興 2018年4月13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考察時,同聞訊前來的村民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8年4月13日,在鳥語花香的瓊州大地,接近正午時分,頂著驕陽來到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看望農民群眾,考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他沿著小路步行進施茶村火山石斛園,邊走邊聽村黨支部書記介紹石斛規模化種植、智能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運行情況。
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市和鄉村都要發展好。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現場很熱,大概有300人,總書記和約三分之二的人都握了手,并且不斷向大家問好。”施茶村村民肖月娟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激動不已,“感謝總書記,感謝黨和國家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風雨中勉勵自主創新 2018年6月13日,冒雨來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視察海洋工程設備建設場地。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8年6月13日,齊魯大地,萬物勃興。冒雨來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向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高端海洋工程設備制造、維護、運行情況。風急云低,雨流如注。站在雨中,同圍攏過來的工人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向作業平臺上的工人們揮手致意。
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
中集來福士總裁王建中說:“總書記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們第一步已經走通了總裝設計集成,這是登上了東山;下一步我們要走通核心設備自力更生,盡快登上泰山。”2018年4月24日下午,在三峽大壩左岸電站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此前,4月24日,在活力奔放的荊楚大地,冒著如織細雨,乘車來到三峽壩區,詳細了解三峽工程建設、發電、水利、通航、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情況。細雨濕了發梢,大風吹皺衣襟,他依舊看得細、問得細。
高峽出平湖。望著郁郁蔥蔥的綠地、氣勢磅礴的壩體、水波蕩漾的江面,很激動。
考察中,強調:“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把群眾的事辦好 2018年10月24日,在深圳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兒童之家同孩子們打招呼。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8年10月24日中午,正在深圳市考察的來到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事方便嗎?”“對社區環境滿意嗎?”“退休生活怎么樣?”他問得十分仔細。在社區兒童之家,當孩子們看到習爺爺來了,一個個興奮地跑上前來,熱情擁抱習爺爺。總書記親切地摸摸他們的小腦袋,同他們打招呼。
指出,社區工作者要履行好職責,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總書記問得很細,離開時再次叮囑我們把工作做實做好。”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說:“我們認識到,社區連著千家萬戶,連著老百姓的心,基層工作的方方面面跟群眾最貼近,一定要依靠群眾、帶領群眾把社區建設好,把工作做實做細,讓群眾安居樂業。”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2018年11月6日上午,在上海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同老年居民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老齡問題是中央最關心的問題之一”。2018年11月6日,走進上海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綜合服務窗口、托老所等。老人們激動地握著總書記的手,向總書記講述自己的幸福晚年。總書記和一位獨居老人握了三次手。2018年11月6日,8位年齡在79至92歲的老人正在做手工。與他們一一握了手。來源:央視新聞 指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黨中央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沒想到總書記這么忙,還來看望我們這些老人!”回憶起當時畫面,在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市民驛站第一分站見到總書記的老人依舊難掩興奮之情。
獨居老人王永年說:“總書記的手很大,握得我心里暖暖的。”
牽掛百姓生活點滴 2018年4月24日下午,在宜昌市許家沖村考察時,在便民洗衣池邊用棒槌試著捶打衣服。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人民群眾的冷暖始終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過得好不好?吃的怎么樣?點點滴滴,他都記掛在心頭。
2018年4月24日,湖北許家沖村,實地察看三峽移民新村建設和生產生活情況。正在村里洗衣服的幾位村民告訴總書記,過去是在江邊洗衣服,現在村里建起了便民洗衣池,污水集中處理,非常環保。總書記接過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試著捶打了幾下衣服。
“現在有沒有小康了?”“有!我們現在過的就是小康生活!”
笑聲里,已經邁開步子向前走的總書記轉身對她們說:“看你們日子過得好,我高興!” 村民譚昌蘭說:“總書記問我日子過得好不好,我說非常好,他就祝我們日子越過越好。”
現在的許家沖村,不僅村容村貌美,老百姓也更加富足,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 2018年6月12日,在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便民食堂,同正在這里用餐的居民熱情交談,詢問飯菜可不可口、價格貴不貴、對社區便民服務還有什么新要求。還沿著小道步入社區,察看社區整體環境和居民居住情況。他叮囑“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做人民的勤務員2018年9月28日上午,在遼寧撫順市參觀雷鋒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金秋時節,東北大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2018年9月28日,來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
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記錄著雷鋒不平凡的短暫一生。不時駐足觀看,看得非常認真。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強調,它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與我們當前的“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都是一脈相承。所以,雷鋒精神永遠值得弘揚。
“總書記對雷鋒事跡非常熟悉。”講解員劉思嵐說,“還講起雷鋒生前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勉勵我們要繼續學習,在真正講透雷鋒精神上下功夫。”
2018年已經過去,但總書記和人民在一起時的這些言行、點滴,飽含真情,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