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人工智能,創新班組管控
神山站所神山人,
神山電工有點神;
智能技術來應用,
隱患排查降線損。
(拿圖示意)大家看我手上拿的不是演講稿,是我們神山供電所管轄的8700多用戶的用電負荷曲線圖、線損變化曲線圖、私拉亂接監控圖,那么,我今天的演講就從這些曲線圖講起。
自從應用智能電表采集系統以來,我們通過計算機足不出屋,進行電能表數據實時讀取,以及用電情況監控。網絡數據的應用,一改過去我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工作強度;智能技術的應用,解決了以往我們員工走村串戶抄表、電費收取難、甚至自貼電費結零。在運用智能采集系統時,給了我一個啟發,在全能型供電所創建工作中,我們站所的17名員工,17個大腦,不就是17個智能庫嗎!
(拿圖示意)智能采集全程監聚,班組17名員工有現場實際運維經驗,開發班組17名員工的大腦智能,將智能應用技術和人工智能激勵有機融合,我們找到了信息時代班組管理新的切入點,智慧于班組管理,我們切入了兩個人工智能分析管控點。
哪兩個管控點呢?一是安全隱患排查管控點,另一個是降低線損管控點。
通過我們每天在電腦監控過程,發現了一個蹊蹺:就是我手上的這個曲線圖有時候會突然直線上串,白天曲線走的很平穩,晚上波浪濤天,負荷跳躍大,為什么?班組17名網格經理,17個臭皮匠,七嘴八舌各述分析,最后大家集中到兩點:一是可能有人乘夜竊電;二是私拉亂接存有人身觸電隱患。由此,我們依據負荷曲線的變化,來著力安全管控和線損管控。
先是做實負荷、線損、偷接線點曲線圖。17名網格供電經理,服務8700用電客戶,員***穿越西涼湖、翻過眾叢林,共青團員李宇豪穿行千戶線、實察村落鎮,抽水加工負荷梳理清楚;17名網格電力“繪圖員”,布控8700塊用電表計,外線班長李瑞發不畏酷暑嚴寒勤走腳步,營銷班長廖祖興戰惡狗過泥潭走訪用戶,漁池增氧用電摸底有數。經過近半年的悉心摸排,集17名員工的草根智慧,我們繪制了一本胸中有數的客戶用電參數曲線圖。從而線損管理、防偷竊電管理、防社會觸電事故管理,一攬圖中。
今年的夏天,比以往年都酷暑難熬。就在7月15號開始,通過用電采集系統顯示發現,一個平常很正常線損的洪嶺八組出現了不正常的高損,營抄班長余平白天帶人到臺區現場察看,沒發現任何異常,可到了晚上,特別是深夜,負荷急劇增加,并且與我們前期調查繪制的用電數據曲線圖極不相符。那天的凌晨3點,我率領外線班長、營銷班長、技術員、臺區網格員再次來到洪嶺八組,夜乘月色,沿臺區配變低壓側仔細查尋,發現該村組沿田間電桿,有5處直接用線掛接在線路上,大家看看,就是現場拍下來的這張圖片。掛接的抽水機在轟轟作鳴抗旱抽水。
原來,是這個村的個別不法村民,用木梯登上電桿,冒人身觸電之生命不顧,剝皮絕緣線搭線偷電抽水,而現場搭掛的電線破皮接頭散亂在田埂水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曾發生在農村電網私接亂接偷電觸電的事故瀝瀝在目。于是,我們當即立斷,斷開臺區配變電源,剪斷違法搭掛的導線,喊來村干部,找到私掛線的人,叫醒村組的村民,除依法依規進行處置外,現場對大家講授安全用電常識,宣傳電力法律法規,講述歷史上曾發生在蒲圻電力、農村低壓觸電的真人真事的事故案例,教育警示村民。
農村群眾電力知識匱乏,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我們運用曲線圖分析,還在人口集中點張貼長久性宣傳畫,向所有用戶發送宣傳單,到中小學、到田間地頭向村民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在河、湖、塘上空的電力線路上,在跨越道路的電力線路上、在容易攀爬的電力設備上裝設安全警示標志等。
在線損管理上,我們通過采集系統曲線精準分析,指標分解,網格經理深入臺區找原因,常態化開展夜間反竊電活動,線損合格率較去年提升15個百分點;通過分析臺區線損曲線圖,有些臺區用戶多為老人在家,用電情況也正常,是什么原因導致線損居高不下呢?到現場發現是低壓裸導線掉落在橫擔上造成電流泄露,從而影響我們的線損,也極易造成觸電事故。
所以,我們神山供電所充分發揮班組員工潛在智能,科學應用智能管家數據,創新電能負荷曲線圖分析,現場對竊電用戶進行竊電行為制止和批評,并進行安全用電知識宣傳和教育,讓用戶明白私自掛接的危險性,確保用戶的人身安全以及電網安全。這就是:
神山站所神山人,
應用數據聚智能;
班組建設固基根,
全能創建電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