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歲了!
云端通信新空間
聯網共享數據鏈
造就信息暢通車
智能電網創新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來自國網咸寧公司通信運檢班的劉媛,也是已退休的父親--簽發工作票許可的電二代。
記得我大學電氣工程畢業攻讀研究生時,爸爸一定要我選擇電子信息通信專業;來到國網咸寧公司,戴上爸爸的安全帽,佩掛父親的安全帶,鉆爬電纜溝,牽拉光纜線,穿梭在機房,腦繞在云端,身系控制室...子承父業。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電網、信息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我和我13人的團隊,承接咸寧電網通信設備和光纜線路的運行維護工作;保障咸寧電網繼電保護、信息網絡、電話業務的安全可靠正確運行的重任;承載咸寧美麗智能電網的支撐...
3年前,接過通信運檢班班長的責任,正值咸寧電網配網自動化一期工程建設時期,時間緊、任務重,而恰在這時,一喜一憂降臨身,喜的是我懷上二胎了,憂的是通信不可靠現象發生了:光纖電纜外破,尾纖老鼠咬斷,通信終端掉線,設備光纜接續隱患,光纜接續方法不合理,網絡拓撲結構不合理, 包括虛接?虛焊?松動?壓接不緊?鏍絲沒擰緊?等等...影響到配電自動化正常運行。
迫切解決該問題,確保配電自動化通信可靠,協助實現電網實時監控和故障自動處理,減少故障處理時間,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的任務,就落在我們13人面前;
13人的班組,13 雙腳步走村串戶護纜護線;
13人的團隊,13張嘴沿街臨鎮宣講宣傳阻斷外破;
13人的力量,13個身影穿道走巷排查隱患...
13個臭皮匠,聚集成一個諸葛亮,攻克研究《提高配電自動化通信可靠率》:深更半夜伏案畫圖,凌晨轉點策劃方案,夏日炎炎紅外測點,寒冬抽絲布線,
提高管理水平,減輕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勞動生產率;
能夠積極探討配電自動化建設與改造的有效模式,來增強配網投資效益。
激活班組細胞,筑牢通信網絡。回顧過去,我想用“傳承、責任、創新”這三個關鍵詞來詮釋對“激活”和“筑牢”的理解。
傳承:激活向心力,筑牢團隊精神
2009年11月2日,班組兩名老員工參加省公司首屆職工技能運動會,我們以年齡最大,技術最好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2014年9月11日,班組三名青年員工參加省公司通信管理系統運行維護技能競賽,我們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咸寧公司取得團體第一名。
那么,是什么讓我們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呢?我想榮譽的背后蘊含著的是班組文化的傳承,激活了班組的向心力,筑牢了團隊的精氣神。
首先是傳承了溝通交流的好平臺。“師帶徒”我們堅持了10年,促使青年員工快速進入崗位狀態,獲取專業技能;“輪崗培訓”拓寬到班組全員,增強了大家的知識面,實現全員一崗多能;公司“月月講堂”讓青年員工紛紛走上講堂,這些活動增強了班組成員的向心力和合作的團隊精神。
其次是傳承了團隊協作的好傳統。根據班組成員的個性和特長,取長補短安排班組工作,充分發揮每位員工的積極性。我們在公司首推了常態工作指導卡,記錄每位員工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工作內容,對班組內部和班組之間如何分工合作、協調配合起到了提示監督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團結協作的班組氛圍。
再次是傳承了信息共享的好作法。搭建公共平臺,32大類文件夾做到了資源共享;設置看板,及時更新班組動態,讓每位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班組形成了合作共享、團隊協同的運行機制。
責任:激活執行力,筑牢團隊根基
2017年5月19日23:00,國網通調通知咸寧變至汪莊余變方向光功率較高,班組兩名成員連夜趕往汪莊余變排查故障,發現是傳輸設備光放蓋板松動引起的。現場人員迅速采取臨時措施固定蓋板,快速消除了該缺陷。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假雙休,第一時間處理通信系統缺陷,才能確保通信網安全穩定運行。
他們做的是最普通的工作,體現的則是一份高度的責任感。如何做好電網運行的“千里眼”、“順風耳”?這就需要從執行力著手,不斷提升員工責任心,激活班組的執行力,筑牢團隊根基。
首先是明確責任,強化標準管理。梳理班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標準,確保設備有人管、規范管。持續推進通信現場標準化作業,嚴格標準化作業流程,實現生產任務的閉環管理,健全了班組執行的依據。
其次是夯實基礎,強化安全措施。全面掌握通信電源運行資料,找出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特別是通信電源配置,一方面優先考慮站內一體化電源,另一方面,根據站內電源配置情況采用DC-DC模塊或AC-DC模塊,最后采用獨立通信電源,提高了班組執行的能力。
再次是突出重點,強化隱患整治。通過開展省公司重要共性問題專項整治,對中心站、塘角變等站點電纜溝、豎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隔離,滿足光纜通道獨立雙路由要求。及時完成127處變電站內OPGW光纜引下線整治工作,體現了班組執行的效果。
創新:激發創造力,筑牢團隊夢想
隨著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咸寧電力通信網絡結構和布局日臻完善,形成了以光纖通信為主、載波通信為輔的通信方式,為電網調度、繼電保護、信息網絡等提供了暢通、優質的通道保障。目前,220kV通信站10個,110kV通信站48個,35kV通信站57個,光纜長度3379km。伴隨著智能電網的來臨,新一代通信網絡技術的應用已勢在必行。
如何更好適應新形勢、新理念、新技術?這就要不斷激發大家的創造力,推動通信專業廣闊發展的夢想。
首先是推動思路創新,激活班組的創新源。結合通信網絡發展趨勢,我們選取了5個站點搭建ASON智能網平臺,針對智能電網控制業務進行自愈技術應用研究,解決了電力通信網無法抵御多點故障的問題。該課題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已過公示期、正在審理期,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
其次是推動方法創新,突出班組的創新點。以解決班組安全生產中的難題為重點,以提高班組工作效率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建立班組創新激勵辦法,推動了創新重點的落實。《提高配電自動化通信可靠率》榮獲市公司QC成果一等獎;課題《配電自動化PON網絡建設方案的研究與實現》入選省公司信通專業典型經驗庫。
再次是推動管理創新,拓寬班組的創新面。結合班組實際,我們實行了“項目負責制”,讓青年員工直接參與工程項目管理,主動思考、主動作為,激發大家的創造力。健全“創新工作室”的管理,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創新活動。QC成果《提升SG-TMS系統中資源數據準確率》榮獲省公司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二等獎。
“傳承、責任、創新”是我們班組的共同理念,在全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先后榮獲省公司通信管理系統運行維護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市公司信息通信先進集體、市公司無違章班組、市公司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等榮譽。
激活小班組小細胞,釋放大能量大作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會牢牢抓住激活班組細胞這個法寶,釋放出更多的能量,為咸寧電力通信網的建設貢獻我們的光和熱,散發出我們的光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