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治黨,從根治起
權利與義務向來對等,責任越大,要求就越高。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的這段分析,切中要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將全面從嚴治黨放到“四個全面”的戰略高度上,體現的正是這個執政黨在深思熟慮之后,對自身提出的極高要求。
制度創新,成為中共的必然選擇。中共上下早已取得的共識是,只有扎緊制度的籠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運動式”的舉措只能震懾一時,而“法治”比“人治”更可靠。
反腐從治標走向治本,在過去幾年中不斷引起外界矚目。在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指導思想之下,打虎、拍蠅與獵狐成果卓著。今年初總結指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
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則是中共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大力推進了黨的制度建設。
巡視制度是其中的典型。中共邊實踐邊總結,不但實現了黨的歷史上首次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的目標,還將經驗上升為制度,于2015年出臺《中國巡視工作條例》。更讓外界驚訝的是,中共始終堅持著總結和提煉,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修改〈中國巡視工作條例〉的決定》,而此時距《中國巡視工作條例》印發還不足兩年時間。
黨組織的作用,也隨著制度的完善而越來越大。《中國黨組工作條例(試行)》出臺不久之后,新浪、百度、小米等著名互聯網企業,紛紛設立了自己的黨組織。中共推進的這一改革創新,開始在實體部門中取得“一竿子到底”的組織保障。
十八屆六中全會更是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黨內監督條例》,并將“全面從嚴治黨”首次寫進中央全會文件,從而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正式上升為全黨意志。
而在過去幾年中,得到實踐檢驗的好做法,普遍迅速完成了制度化、常態化,成為全黨上下需要遵守的規章制度。例如,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成功經驗后,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
數據顯示,十八大以來,共有50多部黨內法規陸續出臺或修訂,不斷夯實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石。
2014年2月,提到了同志在南方談話中的一個“預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如今看來,中共的制度的確日趨完善,卻又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