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國務院總理10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部署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大降低創業創新制度性成本。
會議指出,順應群眾期盼,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領域有效供給、補上短板,有利于改善民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幾年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動了消費擴大,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品質提升,支撐了經濟轉型升級。
民辦學校收費可自主定價
下一步,一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清理取消申辦養老機構的不合理前置審批,支持將閑置的舊廠房、辦公用房和轉型后的公辦培訓中心、療養院等改造成養老設施。依法興辦的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可自主定價,鼓勵在理工農醫、國家急需的交叉前沿和薄弱空白等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年內完成體育類社團與機關脫鉤第一批試點,推進職業聯賽改革,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二要加大旅游、文化等領域有效供給。實施鄉村旅游后備廂行動。改進旅居車準駕管理,出臺旅居車營地用地政策。逐步將國際郵輪入境旅游團15天免簽政策擴至更多口岸,探索試點游艇租賃業務。制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適時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推廣至符合條件的地市級文化文物單位。
三要出臺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指導意見,因地制宜發展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等戶外運動和電子競技等,配套建設營地、碼頭等設施,發展民族民間健身項目,提升器材裝備研發制造能力。
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范圍
四要促進傳統消費升級。打破汽車銷售品牌授權單一模式,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省市范圍。制定節能環保技術產品推廣目錄,促進綠色建材消費。對內外銷日用消費品實行“同線同標同質”。
五要優化消費環境。通過放寬準入,吸引社會投資增加消費品和服務供給。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提高城市快速消費品等民生物資配送和冷鏈物流能力,加大對城鄉農貿市場和物流設施等支持。加快推進智慧家庭、養老服務等標準建設。
■ 解讀
要鼓勵民資進入更多新動能領域
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更加明顯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說,我國已進入消費加速升級期,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正在經歷從以往的大規模、同質化消費,向差異化、高品質消費轉型,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全新消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貢獻率達73.4%,同比提高13.2個百分點。
“通過放寬準入,吸引社會投資增加消費品和服務供給。”會議指出,要加大旅游、文化等領域有效供給。
專家表示,要加大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向民間投資開放的力度,鼓勵民間投資進入更多新動能領域。會議確定,制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適時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推廣至符合條件的地市級文化文物單位。
規范競爭秩序使居民敢于消費
業內預測,今后5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超過5%,規模達5萬億元,成為支柱性產業。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將超過北美。
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隨著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未來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偏好以及消費能力將影響社會消費結構的改變,形成潛在消費市場。他們在醫療保健等各方面有大量的多元化需求。
會議提出,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此外,會議還提出,要出臺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指導意見;要促進傳統消費升級;要優化消費環境。
“持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為激發市場活力、實現潛在需求提供保障,將使居民敢于消費、樂于消費、安于消費。”趙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