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孫立堅
地點:上海市 - 上海
時間:2015/6/26 0:00:00
2015陸家嘴論壇(官方站)進入“浦江夜話”環節,在以“當前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選擇”的分會場中,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最近股票市場大起大落,但平均收益水平還非常低,這是我們產業生態和金融生態決定的必然結果。
孫立堅表示,同樣的貨幣寬松政策,在美國成功改變了長短收益率曲線,保證長期資金成本都在往下走,但中國卻出現了翹尾的現象,資金昂貴的現象沒有實質性改變。他認為,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生態,和產業生態密切相關,良好的生態會引導融資方和投資方進入股票市場,確保股市繁榮,資本市場繁榮改變經濟基本面格局,回過頭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又充實了股票市場的價值。
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產業生態和金融生態,寬松政策就不能改變市場和實體經濟。
孫立堅表示,目前投資人投資實體經濟,根本賺不到股票市場的短期回報。“今天中國在實體經濟端的盈利狀況,并不是因為來自于資金的寬松,而是來自于盈利能力,產業生態非常糟糕。而金融生態又沒有把金融資本轉變為產業資本的創新能力,所以造成了大量資金追漲一些概念和消息。”這種恐慌心理隨著資金不斷集聚,當消息無法落為現實的時候,市場的恐慌心態不斷積累,一個很小的判斷就會引起市場調整。
孫立堅解釋最近股市起伏時表示,“在沒有很好吸收資本市場資金的產業生態,和扶持創新企業金融生態的情況下,大量資金的進場一定會帶來擔心:牛市跑的太快了,經濟基本面跟不上快牛,這種恐慌的心理就是今天看到資本市場的表現。”
孫立堅表示,投資人很容易通過概念、消息來投資,從而引發板塊輪上,同時在消息缺失的情況下,形成落袋為安的控制風險策略。投資人不斷調整自己投資布局,造成大起大落的現象,這恰恰是反映了金融生態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