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作物(以下簡稱熱作)主要包括天然橡膠、木薯等工業原料,香蕉、芒果、菠蘿、荔枝、龍眼等熱帶水果,椰子、油棕等熱帶油料作物以及檳榔、胡椒、咖啡等香料和南藥等,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日常消費品。我省是全國熱帶土地面積最大的省份,發展熱帶作物產業(以下簡稱熱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省熱作產業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作物優勢生產區域已經形成,相關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省熱作產業發展仍存在基礎設施差,科技含量低,技術推廣力量薄弱,管理機構不健全,單產和效益低等突出問題。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我國熱帶作物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0〕45號,以下簡稱《意見》),促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進一步加快我省熱作產業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熱作產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建國初期,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國家投資在海南島發展以天然橡膠為主的熱作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熱作產業發展快速。至2010年底,全省熱作種植面積達1197萬畝,總產量340萬噸,增加值168.6億元,占全省農業增加值31.26%。從事和涉及熱作產業的農村和農墾人口近500萬人,占農業人口92%,全省農民人均從熱作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熱作產業成為種植面積大,經濟效益好,涉及人口多,收入相對穩定的重要產業。特別是天然橡膠年產值已超過110億元,成為中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和農墾職工收入的主要來源。 我省地處熱帶亞熱帶,光溫水熱資源豐富,熱作種類多樣,種質資源豐富,是發展熱作產業的最佳區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省熱作產業已有較好的基礎,農民群眾發展熱作產業熱情高,省內又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省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校和研發機構,為加快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特別是近年來,財政資金對熱作產業的投入逐年加大,熱作產業發展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機遇期。各級政府和農業、農墾、熱作、農技等部門一定要從戰略的高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熱作產業發展。
二、主要任務
總體目標:2015年,全省熱帶作物總面積達到1350萬畝,總產值380億元,年均增長8%,全省農民和農墾職工人均熱作收入6950元/年。主要任務是:
天然橡膠:2015年種植面積850萬畝,產量45萬噸,比2010年增加115萬畝,產量增加10.36萬噸。新植膠園良種率達到100%,發展膠園林下經濟,提高膠園效益。
椰子:2015年種植面積65萬畝,比2010年增加6.26萬畝。加快新品種引進推廣提高產量,搞好產品精深加工,開發高附加值新產品。
油棕:2015年在中西南部初步形成規模種植,重點做好高產高油品種的引進、選育和試種,推廣適應性強的優質品種,為發展植物油料產業奠定基礎。
木薯:2015年種植面積60萬畝,產量100萬噸,比2010年增加10萬畝,產量增加30萬噸。加快新品種推廣,提高產量和效益。
檳榔:2015年種植面積110萬畝,產量30萬噸,比2010年增加62萬畝,產量增加14.8萬噸。支持檳榔果精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開拓銷售渠道,提高檳榔產品附加值。
熱帶水果:2015年種植面積280萬畝,總產量350萬噸,比2010年增加18.2萬畝,產量增加64.7萬噸。重點發展香蕉、芒果、菠蘿、荔枝、龍眼、番石榴等大宗水果,扶持發展蓮霧、紅毛丹、火龍果、橙柚、楊桃等名特優稀水果。大力推廣套袋、高接換種、產期調節、低產園改造、不落地采收等技術,發展有機水果,建設標準化示范園,提高水果單產、品質和檔次,提高全年上市率和市場競爭力。
其他熱作:根據市場需求,依托資源優勢,穩妥發展胡椒、咖啡、劍麻、南藥等特色作物,重點支持產品精深加工,挖掘熱作產業文化,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民和農墾職工收入。
三、產業規劃
從我省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制定我省熱作產業發展規劃,并納入全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要深刻領會國辦發〔2010〕45號文件精神,將文件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全面準確地融匯到我省熱作產業發展規劃中去,納入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明確優先支持發展天然橡膠、香蕉等大宗作物;重點支持發展芒果、菠蘿、荔枝、龍眼、番石榴等水果;扶持發展油棕、椰子、檳榔、胡椒、咖啡等作物;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加快蓮霧、火龍果、橙柚等名特優稀水果。加快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優勢作物,逐步形成瓊中、西、北部橡膠產業帶,瓊南、西南部芒果產業帶,瓊東、北部胡椒產業帶,瓊南、西南、北部香蕉產業帶,瓊東、東北部荔枝龍眼產業帶,瓊東部菠蘿產業帶。支持熱作產品加工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快熱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的集成推廣應用,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探索促進熱作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同時,我省作為橡膠主產區之一,要充分利用國家重視橡膠產業發展的契機,抓緊編制《天然橡膠基地建設規劃》,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建設。
四、重點工作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發展和抗風險能力。
我省熱作種植的區域大多數是丘陵坡地,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抵御臺風、干旱、寒冷等自然災害。因此,要加大對熱作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重點抓好熱作生產基地田間水利、良種繁育、防護林、交通道路和采后處理等設施建設,將10000畝連片的熱作園區道路、電網、水利等工程列入省的建設規劃,1000畝以上列入市縣規劃,結合省旅游發展規劃,將公路沿線重點熱作園區按基本農田標準建設。鼓勵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熱作產品采后處理、保鮮加工、冷鏈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多方面投資支持,改變基礎設施差的狀況,提高抗風險能力。
加強天然橡膠和香蕉等熱作種苗基地建設,重點支持建設20個橡膠種苗生產基地和20個香蕉種苗工廠,建設一批椰子、橙柚等熱作種苗基地,重點推廣農業部主推的熱作優良品種,支持熱作種子種苗生產研發,選育適合我省種植的高產高效品種。
(二)加強科技創新、技術培訓與推廣,提高熱作技術水平。
充分發揮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省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熱作產業規劃、政策研究,建立種苗基地、培訓基地、科技示范基地,開展熱作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培訓和推廣。農墾、農技、熱作等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要整合培訓項目資金,開展大規模的熱作栽培、病蟲害防治、水果套袋、采收、包裝等技術培訓,推廣高接換種、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等集成技術,重點抓好割膠工實用技能培訓,確保從事熱作生產和經營的農民掌握1-2項實用技術。廣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實用技能培訓和競賽活動,大力推廣普及實用技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
我省環境高溫高濕,是病蟲害高發區,對熱作產業損害嚴重。支持省農業廳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海南省熱作病蟲害監測研究中心”,在18個市縣建立熱作病蟲害綜合監測站,在農場(企業)和植物醫院流動服務站建立監測點,形成覆蓋省、市縣、生產企業三級監測網絡,及時收集傳遞、研究分析監測數據,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和危害趨勢,提出具體的防治措施。整合市縣農技、熱作、植物醫院、農墾各農場等植保技術服務力量,建立群防群治體系和專業化防治隊伍,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三)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提高熱作產業的綜合效益。
“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建設橡膠、香蕉等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250個,發揮典型引導示范作用。加強熱作標準化宣傳和培訓推廣工作,制定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強化教育和推廣,增強企業推廣應用標準化的自覺性。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熱作林下經濟,推廣熱作種植園間套種套養模式,提高熱作綜合效益。加強熱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完善海南省熱帶水果質量追溯體系網絡建設,開發適合分散農戶使用的軟件系統,使分散農戶產品也可追溯,實現熱作產品“生產有記錄、質量有檢測、銷售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促進水果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提升熱帶水果產品品質。
按照國際旅游島建設規劃,充分發揮熱作產業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在公路沿線和主要旅游線路建設一批熱帶作物觀光園、熱帶水果采摘園和觀光采摘綜合園等,建設一批熱作旅游休閑農業項目,推動熱作產業與休閑、旅游農業有機結合,促進熱作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依托熱作資源優勢,扶持熱作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熱作產品加工業。
根據熱作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經營特點,確立“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升級模式,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以項目為依托,重點支持,全面示范,逐步推進產業均衡發展。選擇一些生產基礎較好、技術水平較高、輻射能力較強的企業作為產業升級示范點進行支持,逐步擴大輻射面。
按照“發展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原則,積極招商引資,在定安、屯昌、瓊中、昌江四大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一批熱作產品加工廠。重點扶持檳榔、胡椒、南藥和水果果脯、果汁等熱作產品加工廠,培育做大椰子、檳榔產品加工產業,形成一批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熱作產品加工骨干企業,以熱作產品加工業帶動熱作種植基地和農民發家致富。支持戰略投資者,利用本省熱作產品原料,建設規模大、檔次高、附加值高的加工企業,提升熱作產品的價值。支持省農業廳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加強熱作加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支持熱帶水果采后處理產業和冷鏈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熱作產品加工產業園快速發展。
加大對熱作龍頭企業和熱作產學研科技園區建設的支持。通過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和專項資金扶持辦法,對帶動農戶發展成效顯著、創立品牌效果突出的熱作龍頭企業給予獎勵。力爭到2015年,年銷售額達1億元以上的熱作龍頭企業達25家,帶動農戶的比例達到75%以上,創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產業鏈條長、市場份額大的知名品牌,力爭在5年內推動一批熱作股份公司上市。積極扶持熱作行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通過改革使農墾各企業建設成為帶動力強的農業合作組織。
通過政府扶持、地方立法和市場調控手段,整合民營橡膠初產品加工廠,逐步淘汰產能小、污染大的小型橡膠加工廠,將加工廠從75家整合到20家左右。搞好熱作加工廠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保護好我省的良好生態。
(五)切實加強熱作產品的市場營銷和對外合作。
加強熱作產品營銷隊伍、市場信息、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重點支持熱帶水果批發市場、冷鏈運輸和銷地市場信息網絡系統建設,發展具有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熱作水果配送中心。培育和發展新型流通企業,鼓勵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輻射能力強的營銷企業,逐步發展熱帶水果連鎖經營,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建立覆蓋全省的熱作產銷數據庫和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形成獨具海南特色的熱作產品物流業,全面提升熱作產業的信息化水平。支持建設一批熱作出口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加強出口熱作產品的認證體系建設,提高熱作產品國際競爭力。建立熱作預警體系和預警補償機制,建立與東盟、南非等國家的熱作產業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走出去”戰略,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東南亞、非洲國家參與天然橡膠、油棕、水果等種植和加工,增強我省橡膠等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同時跟蹤和學習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的最新技術,不斷增強我省天然橡膠國際競爭力。加強與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交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合作,不斷構建促進熱作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各級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熱作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研究促進熱作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具體措施,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農業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熱作產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扶持天然橡膠等重要熱作產品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政策,提高熱作產業綜合生產能力。財政部門負責研究進一步加大補貼和財政專項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財政支持政策。機構編制部門負責研究促進熱作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科技部門負責研究支持熱作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措施,協助開展對外熱作科技交流。商務部門負責對我省企業在境外投資熱作產業進行管理和指導。農墾要進一步鞏固熱帶現代農業發展地位,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金融保險部門負責加強對熱作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和政策性保險工作。各市縣政府要重視熱作產業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推動本地區熱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強扶持熱作產業政策研究,加大資金投入,促進熱作產業持續穩定增長。
從新時期我省熱作產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出發,加強政策研究,建立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研究實施天然橡膠非生產期撫育管理補貼政策。支持熱作良種補貼、農民技術培訓、標準化示范園建設、病蟲害監測防治、熱帶水果質量追溯等重點項目;建立政策性天然橡膠、香蕉等災害保險機制,推動《海南省天然橡膠管理條例》頒布實施。
要建立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熱作生產、加工、流通等項目建設。省級、市縣級財政應將熱作產業發展資金列入預算,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著重支持“社會性”和“公益性”強的重點工程項目。財政支農資金要向熱作產業重點項目傾斜,加大對熱作基礎設施和熱作產業重點項目的投入。
二○一一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