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講師劉杰克:互聯網企業為何及如何進軍品牌農業
文 / 劉杰克
三年前,網易的CEO丁磊宣布要養豬的消息在業界和大眾人群中都引發了無數的爭議,雖然“丁家豬”到今天也還沒確定具體的上市時間。但做為一種趨勢,卻有越來越多的IT精英對傳統農業產生興趣,紛紛加入了丁磊“上山下鄉”的隊伍,成為了新時代的知青。京東的劉強東種起了大米,網游大佬九城的朱駿蓋起了有機農場,連聯想的柳傳志都親自確立了農業為其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務農”成了這些IT精英男生活圈子的一項新流行,是炒作噱頭還是另有所圖?IT企業的大舉進軍是否會給農業產業帶去新的生機?在本文中,作為一名專注研究和服務企業的品牌與網絡營銷專家及培訓師,劉杰克老師將就IT企業進軍農業的這一話題來與讀者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務農”并非玩票,農業未來“錢”途無限
根據劉杰克老師原創課程《企業戰略管理規劃》中的產業論,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的農業普遍不景氣,農民務農只是糊口的工具而已,但隨著國內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業技術的不斷革新,消費者對綠色、健康概念的追求,使得對特定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強,供需出現失衡,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農業將成為未來的數十年的十分有“錢”途的領域,甚至圍繞農業而衍生的特色生態旅游也同樣大有錢途。連國際投資大師羅杰斯都表示“想致富?趕快去當農民吧!”。
互聯網人集體“務農”是虛擬的線上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的體現,未來互聯網企業的競爭核心還在于與線下傳統產業的相結合,從Online to Offline,尋找新的市場機遇。而選擇進軍農業也并非玩票性質的隨意跨界,農業由于其大眾消費者生活必需品的特性,擁有巨大的能量等待被開發與釋放。
在中國農業市場,中國農產品價格雖然波瀾起伏,但長期趨勢是向上的。不少品類的農產品價格在世界范圍領域都屬于較高的。再加上現階段行業整體水平低、門檻高,國家的大力支持,都讓農業成為可以重點投資的行業之一,尤其是以規模化和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的現代農業項目。因此,眼下在中國做農業,企業只要有資本投入、技術支撐,盈利空間長期來看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近年來,許多其他行業領域的知名企業都開始或多或少地開辟農業這塊潛力巨大的市場,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雙匯、中糧等正繼續挺進種植、養殖全產業鏈,鋼鐵巨頭武鋼也開始投資農企,風投拜訪有機農場、高端肉類養殖場的熱情日益高漲,農業產業成為任何企業都不容忽視的新的掘金地。IT大佬們正是看中了其中蘊含的產業機會,目的明確地開啟了一場農業互聯網化的運動。
二,互聯網“務農”者們不走尋常路
農業正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又一個戰場,這已經成為不可忽略的趨勢。從IT到農業,跨度不可謂不大,而以丁磊為代表的IT精英們,也成為農業競賽中最有個性的選手。互聯網人年輕、開放、前沿的精神與思維理念與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的傳統、不透明、低知識與技術含量似乎格格不入,而互聯網企業了解消費者、掌握達到消費者的渠道、注重用戶體驗的優勢在基本無用戶體驗可言的農業市場表象上看來似乎也算不上了優勢。這些客觀情況都讓這些IT精英們不得不另辟蹊徑,挖掘出兩者之間的本質上的鏈接,利用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的“務農”之路。
丁磊養豬,沿用的就是互聯網的夢幻模式:先做出自己的完美產品,豬場、豬肉,再有限開放給經過審核的開發者,網易計劃將養豬模式對社會公開,鼓勵效法。傳統的“公司+農戶”的開放模式,可控性相對而言較低,這也是眾多品牌食品安全危機發生的根源。因此,網易打算自建飼料廠生產飼料、自建豬場、豬舍,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采購飼料原料、自己加工才是最便宜、最安全的,這對視品質、安全為生命線的農業也更適用。
而口碑李治國養雞,用的也是蘋果公司的概念,“軟件+硬件+服務”,用這樣的理念養雞,還構建出包括定制、配送和宰殺等服務的設想。IT大佬們敢于創新、敢于挑戰的個性,使他們往往先知先覺,先發制人。北大及清華總裁班營銷專家劉杰克老師指出,IT企業進軍農業,在利用自身創新的思維方式開辟新機遇的同時,也要總結以往農業企業的經驗教訓,與自身優勢創新模式相結合,少走彎路。此外,除了站在產業前景、投資前景的角度,城市的角度,消費的角度這些互聯網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同時,還要注重政策上的風險,腳踏實地,以客觀現實為依托。
三,跨界融合,攜手打造雙贏局面
對于IT企業進軍農業,從農業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是從農民本身來說,現在中國的大部分的農民還依然用原始的方式和前輩的經驗來進行作物種植,缺少科學的教育和技術的扶持。另一方面是農業缺少發展的資金。IT業的進入如果能解決好現階段農業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那么其向農業的進軍就必然是一件好事。雖說民以食為天,農業發展空間廣闊,產業這么大,對生活這么重要,但卻存在許多“被現代文明遺忘的角落”:沒有現代化的技術、管理分散而凌亂,生產方式依舊停留在數十年前。作為處于技術前沿的現代企業,信息化、國際化、規范化是互聯網企業的天然優勢,而出身互聯網的血統也決定了其可以無限接近消費者,知道市場要什么。毋庸置疑的是IT企業擁有一流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而大多數IT企業的綜合實力也在各大產業中名列前茅,必然會大大提升農業的發展水平。如果傳統農業能借助IT先進的技術,充足的資金成功轉型進入所謂的數字型先進農業,有效地穩定農產品價格,加速農產品品牌化進程,實行多渠道產銷,對農業來說是IT企業進入的最大價值。
那么對IT企業來說,進入農業,對其自身價值又體現在哪里?根據劉杰克老師《品牌策劃與事件營銷》課程中的優勢嫁接論,從本質上講,將互聯網事業與新興農業進行有效的優勢嫁接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的價值。網易近期在網絡視頻方面的一個重點是推廣其世界名校免費公開課項目。而“丁家豬”的養殖過程和商業模式也將納入公開課體系,做養豬業中國式的公開課,將這種公開的、可復制的模式在中國推廣,同時讓養豬事業為其互聯網事業創造價值。而劉強東將種植的有機大米放在其京東商城網站上銷售,每公斤售價為25.6元,也在無形中拓展了其互聯網自主品牌業務的范圍。同時,各大IT企業紛紛開拓綠色、有機、健康農業,表明的“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為中國食品安全探索一條出路”的做良心食品的態度也讓各大互聯網企業成為話題的焦點,利用“務農”事件無形中幫助企業品牌做了口碑營銷,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創造更多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提升了品牌自身的價值。
綜上所述,劉杰克老師認為,IT 精英“上山下鄉”集體務農并非壞事,是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也是互聯網線上競爭擴展到線下的必然結果。而選擇進軍農業也并非玩票性質的隨意跨界,農業將成為未來的數十年的十分有“錢”途的領域,擁有巨大的能量等待被開發與釋放,已成為任何企業都不容忽視的新的掘金地。IT精英們在利用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的“務農”之路,用自身創新的思維方式開辟新機遇的同時,也要總結以往農業企業的經驗教訓,與客觀現實結合,注重政策上的風險。IT企業跨界農業,若能各取對方所長,對雙方來說都將有一定價值的提升,不難預測等這些互聯網先驅試水成功,未來的農業互聯網化趨勢必將持續升溫!
作者介紹:劉杰克,著名實戰市場營銷專家、網絡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專家;企業品牌與網絡營銷策劃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老師;著名市場營銷講師與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品牌營銷策劃》等系列原創市場營銷培訓課程資深培訓師;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劉杰克品牌與網絡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等。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官網: https://www.liujieke.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s://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s://weibo.com/jackliupku,微信號:ljk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