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農(nóng)歷六月十九是
佛教界的重大記念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佛
觀世音菩薩
教認為,此日念佛、誦經(jīng)、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呢?這是因民間由來以久的一個說法演化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
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后來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證果,現(xiàn)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于是后人便把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宋朝太師
蔡京撰寫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碑文中說:妙善公主,在此
香山修煉得道,妙善公主的
舍利(遺骨)就葬在
北宋熙寧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觀音塔”下面。“大悲觀音塔”是結(jié)構(gòu)堅固雄偉的八角九層密檐式磚塔,現(xiàn)尚保存完整。
觀音
觀音,最早起源于
敘利亞的摩尼教教義,阿拉姆語單詞:Karia ,含義是:一
觀世音菩薩
呼可至的救苦救難之光。觀音,后來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jīng)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zāi)難。在人們遇到災(zāi)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他是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
《悲華經(jīng)》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zhuǎn)輪圣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當時寶藏如來為轉(zhuǎn)輪王授記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愿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jīng)]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
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fā)起最上殊勝的大愿,期愿假使當轉(zhuǎn)輪圣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于無余涅盤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xù)度化一切眾生。”
觀世音前身
觀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號“正法明如來”。其后又以菩薩的身份乘愿再來,到普渡眾生。正法明如來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薩摩訶薩無窮無量從亙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無數(shù)的銀河系中,己培育出數(shù)不盡的菩薩摩訶薩成就佛果,是十方如來之師。
“正法明如來”,為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帶果行因,倒駕慈航,成為了觀世音菩薩,一方面化身千百億,度于一切國土六道,他無剎不現(xiàn)身,是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的一生補處最后身菩薩,能救度一切苦難,聽一切世界聲音,沒有一點厭倦,不辭奔波,毫無怨言,就連他的眼淚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議。若有一眾生沒有成佛,觀音菩薩則依從誓言,決然不會成佛。在
無量劫后,
阿彌陀佛滅度,西方國土正法無人護持,觀音菩薩就會在當日下半夜成佛,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運持西方
極樂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觀世音菩薩本覺妙心,與
如來佛同一慈力,又下化眾生,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眾生,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又幫助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為一切眾生說法,大雄愿力無邊無量.。觀世音菩薩一生都在為眾生奉獻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釋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最直接的是佛在《
地藏經(jīng)》中這樣告訴觀世音菩薩:你與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像,或敬仰贊嘆你,這些眾生必生於無上道,且必獲不轉(zhuǎn)退心,
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樂,等到因緣成熟時,會遇佛授記,他日必將成佛的。(具體見《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
信仰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
弘愿寺
廣泛流傳。她是
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xiàn)。慈悲即觀音,在
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征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這就是
文殊菩薩、
觀音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跡;在智、悲、行、愿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xiàn)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zāi)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重大節(jié)日
農(nóng)歷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作為阿彌陀佛的協(xié)恃之一觀世音菩薩更是為求生西方凈土的念佛人所熟知和禮敬,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十九這一天自然也是廣大念佛人的重大節(jié)日。而從8月7日中午起,
弘愿寺就接連迎來了全國各地大批的信眾和蓮友,弘愿寺常住于8月8日、9日兩天為信眾和蓮友們安排了共修念佛、授三皈、法師開示等豐富的修學內(nèi)容。
彌陀座下受三皈: 2009年8月8日上午,弘愿寺舉行授三皈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多名信眾聚集在弘愿寺來迎殿內(nèi),參加了皈依儀式,通過聆聽
法師的詳細開示,發(fā)心皈依佛法僧三寶的信眾明白了信佛、念佛的真實意義和殊勝利益。
念佛堂里聽開示
見證了弘愿寺如何建設(shè)落成的宗福法師,借用拍攝的照片介紹了弘愿寺建成后的殊勝瑞相,贊嘆在座的蓮友們,若無往昔修福慧得來的大福報,是不可能來到弘愿寺里念佛聞法的,他勉勵蓮友們要珍惜這份幸運,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將曠劫以來所經(jīng)歷過的輪回,在今生徹底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