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從資本積累對無產階級命運的影響所作的詳盡的考察中,發現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他指出:“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后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后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但是同現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后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多,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階級中貧困階層和產業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
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積累包含兩級相反的積累:一極是財富作為資本在資本家手里的積累,另一極則是創造這些財富的無產階級的貧困的積累。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基本內容。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必然造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分化。
馬克思所認為的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是出于對當時的一些考察所作出的理性洞見和歸納總結。而他的材料畢竟是有限的,無論是從時空各個方面考慮都是相對的一個點而已,所以據此而作出的歸納對更廣的空間和以后的時空來說,并非是一定成立的,即他所做的理性洞見,并非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是,他的洞見對當時的來說卻可以說是成立的,而且只能是相對成立。
任何事物都是處于發展變化當中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是難以存在的。資本主義一樣,也是處于一個變化發展過程中的,這么多年,我們回首看去,不必細究,就能看出資本主義自身的逐漸發展和完善。
對其所謂的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我們可以很隨意的就可找出一些反例來對此進行反駁。例如:現在的歐盟各國,他們現在已經處于福利社會,人民兩極分化的程度可以說是很小的,無論是從時空各個方面來考察,歐盟人民的自由,歐盟人民的可行能力都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的。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看下所謂的社會主義的朝鮮,其國內的人民兩極分化的程度以及人民可行能力的低下和自由的巨大喪失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不止是歐盟,其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在的社會階層,已經是健康的紡錘形了。
所以說,馬克思的這個論斷無疑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而我們也沒必要死守教條,對其崇拜不已,錯的就是錯的,無所謂,誰又能保證哪個哲人甚或圣人的所有言論都是正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