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海,李發海講師,李發海聯系方式,李發海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李發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版
    2016-01-20 49143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bo ruo bo luo mi duo xin jing


    觀 自 在 菩 薩
    guan zi zai pu sa,

    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
    xing shen bo ruo bo luo mi duo shi,

    照   見 五 蘊 皆 空,
    zhao jian wu yun jie kong,

    度 一 切 苦 厄。
    du yi qie ku e。

    舍 利 子,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she li zi, se bu yi kong,kong bu yi se;

    色 既 是 空, 空   既 是 色。
    se ji shi kong, kong ji shi se.

    受、 想、   行、 識, 亦 復 如 是。
    shou、xiang、xing、shi, yi fu ru shi.


    舍 利 子, 是 諸 法 空   相:
    she li zi, shi zhu fa kong xiang:

    不 生   不 滅, 不 垢 不 凈, 不 增 不 減。
    bu sheng bu mie, bu gou bu jing, bu zeng bu jian.

    是 故 空    中 無 色,無 受   想    行   識。
    shi gu kong zhong wu se, wu shou xiang xing shi.

    無 眼 耳 鼻 舌 身 意,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wu yan er bi she shen yi, wu se sheng xiang wei chu fa.

    無 眼   界,乃 至 無 意 識 界。
    wu yan jie,nai zhi wu yi shi jie.

    無 無 明, 亦 無 無 明 盡; 乃 至 無 老 死, 亦 無 老 死 盡。
    wu wu ming,yi wu wu ming jin; nai zhi wu lao si,yi wu lao si jin.

    無 苦 集 滅 道,無 智 亦 無 得。
    wu ku ji mie dao,wu zhi yi wu de.

    已 無 所 得 故,菩 提 薩 埵,
    yi wu suo de gu, pu ti sa duo,

    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心 無 掛 礙。
    yi bo ruo bo luo mi duo gu, xin wu gua ai.

    無 掛 礙 故,無 有 恐 怖,遠 離 顛 倒 夢 想, 究 竟 涅 盤。
    wu gua ai gu, wu you kong bu,yuan li dian dao meng xiang,jiu jing nie pan.

    三 世 諸 佛,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san shi zhu fo, yi bo ruo bo luo mi duo gu,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de a nou duo luo san miao san pu ti,

    故 知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是 大 神   咒, 是 大 明   咒, 是 無 上 咒,
    gu zhi bo ruo bo luo mi duo, shi da shen zhou, shi da ming zhou, shi wu shang zhou,
    是 無 等 等   咒 。
    shi wu deng deng zhou.

    能 除 一 切 苦, 真 實 不 虛。
    neng chu yi qie ku, zhen shi bu xv.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咒, 既 說   咒 曰:
    gu shuo bo ruo bo luo mi duo zhou, ji shuo zhou yue:


    揭 諦 揭 諦, 波 羅 揭 諦,波 羅 僧 揭 諦,菩 提 薩 婆 訶。
    jie di jie di, bo luo jie di, bo luo seng jie di, pu ti sa po he.

     

    心經全文并注解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摩訶)波若波羅蜜多心經】
        常念《心經》。
        「摩訶」是梵文,就是大。
    佛說的「大」這是一個絕對的大。平時我們說的是相對的「大」,如這個火爐和房子比,說房子大,房子和樓比,它又小了。世間上哪有什么大小,小的就是大的,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對的,而這個大不是比較的,是絕對的,下文的「多」、
    「勝」也有類似的意思。
     
    「般若」也是梵文,我們可以把摩訶般若翻成智慧,把[摩訶般若]翻成大智慧。但這很勉強。世智辯聰是我們學佛的八種障難之一!經中的智慧,是一種怎么能夠了悟實相,契入證入實相的智慧。
       「波羅蜜多」是梵文。可以譯為「彼岸到」和「度」。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覺悟正道,永離苦趣,證入涅槃,這是彼岸。
       
    「心」,經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兩個:一個是中心,心要與核心的意思。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經》是般若經典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二者,心是指明當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個真心,但我們現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蓋。現在這個我是個妄我,不是真的我。任何一個眾生,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和佛一樣的德相。這是我們的本心。眾生只是睡著了,正在做夢,種種顛倒。你把夢醒了,叫醒你,一醒就完事了。
       「經」是通名,可見經題概括很深的意思。
     
    經文注解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可指觀世音菩薩。這里的 「觀自在菩薩」表示觀照般若已經自在無礙了的菩薩,不一定指觀世音。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深般若波羅蜜,加一 「深」 字就分別于小乘也能修習般若,而是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照」 ,有心叫作想,無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離開我們的妄念,像鏡子照東西一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五蘊」 蘊是指“類、堆”。 佛把世間一切事物總分為五蘊(五類),分別是:色、受、想、行、識。
    「色蘊」是物質這方面,一切萬物,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嘗、身所覺,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
    「受蘊」我們現在看見了風扇,看見有一臺風扇,腦子就有所領受,內心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來領納樂境(樂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舍受)。
    「想蘊」就是種種思想。
    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蘊」。
    「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認識,例如上述風扇轉動發聲,人最初只聽到聲音,隨即知道是聲音,這是耳識;同時傳達到意,能分別了知這是風扇轉動所發的聲音,這就是意識。
    所以五蘊里,四個說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個色蘊是有關物質方面的。五蘊都遮蓋我們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礙。
    [五蘊皆空],五蘊沒有任何一蘊不是空。也就是說世間事物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 “苦”是痛苦,“厄”是窮困疾厄。佛認為人世間充滿了苦, 而人生最基本苦有 [八苦] ,即:生、老、病、死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很盛,蔭蓋了你,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如何去除這些苦,得到真正的自在是佛法的根本目的。觀自在菩薩在修習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時,以般若妙慧觀照世間事物,了達五蘊并非實有,當體即空,因此能「度一切苦厄」。
    以上是經的總綱,下面依此廣釋。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觀自在菩薩答復舍利子所提的問題,所以首先稱他的名字,舍利子。
     [色] 指「五蘊」中的 「色蘊」, 指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聽得到的,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真實存在。也就是平時說的[物質]。
     「色不異空」后四句都是說色(物質)和空是等同的。
     佛為什么說世間的物質都是[空]的呢?
     
    佛學認為物質都是由更小的元素組成的。和物理學上說的物質由分子、原子組成的道理類似。如一臺風扇,你可以把它拆成電動機,底座等部件,而些部件是由不同的分子原子組成的。這樣分解之后你發現里面不存叫“風扇”的東西。
    風扇之所以被稱為“風扇”不是因為里面的原子分子有風扇的特性, 而是因為這些分子原子按一定的規則組成了一個具有送風這樣一個功能的東西,
    而這個規則(因緣)外在地決定了它是“風扇”, 其實本沒有被稱為“風扇”的本體,如果把這個風扇熔化了,用同樣的成份,工人可以做成水桶或臺燈。
    根據這樣的道理,佛說物質是“空”的。 顯然這個“空”不是指現在科學上說的“真空”,而是指物質沒有主宰的本體、沒有不變的實質。
    請參看另文解釋「色即是空」。
     為什么同樣的意思要重復四次?原來這四句是對不同的人說的。
     「色不異空」句是對凡夫說的。因為凡夫執著世間的物質東西是實有,所以告訴你是空。讓你破除這樣一個執著。
     第二句[空不異色]是對小乘佛僧說的,他們證了空,卻執著空,空成了被執著的東西。這是提醒空也是色,故說「空不異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這兩句是對菩薩說的。菩薩圓融無礙,所以對他們來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色空不二。
       
    「五蘊」中[色]所產生的東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受])的也都是空,所引起的[想]當然也是虛妄的,于是表示思想遷流的[行]蘊也是虛妄的,那些了別([識])當然也是虛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大士再喚舍利子,并進一步開示說, 這一切諸法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本來沒有五蘊。
     佛說的「法」是一切事物,有形的、無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體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稱之為法。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來感知色蘊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識四蘊。這六樣合稱為 [六根],一句合起來代指五蘊, 前面加個”無“,就是說五蘊皆空。
    [色聲香味觸]分別對[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內容。也代指色蘊,「法」是一切事物。這六樣稱 [六塵]。前面加個”無“字,還是說五蘊皆空。
    [六根]加上[六塵]為 [十二入]([十二處]),所以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句話代表十八界皆是空。 [界]是界限、區別、種類。眼等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塵又成六界,眼識到意識是六識,又成六界,共成
    [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上面的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都無,破人我執,叫做為[凡人法] 。也就是告誡凡人的。
     從「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起,下面的是說給修佛僧的道理,破法我執,為[圣人法]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文中的[無明]和[老死]是 [十二因緣]中的兩個,因為十二因緣全部內容太多,摘了這兩個出來作為代表整個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說的是因果輪回。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教導我們,破除十二因緣的法執。
    參考:關于佛學十二因緣內容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 [諦] 是真實不顛倒之義。
     人生是苦,真實不虛,就稱為[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例如無明,愛見等煩惱叫做[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的消滅叫[滅諦]。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圣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道諦]。
     
    小乘佛教認為人生八苦交煎,苦惱無邊,所以首先是[知苦],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們要消掉苦的因,所以要[斷集]。希望苦惱永滅,這就是[滅諦]。為此修習三無漏學,六波羅蜜,八正道等等圣道,即[修道]。
     大乘菩薩了知根本無無明,也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苦,都是事相的顯現,都若夢中物事,醒來之后就消失。當體全空,本來無苦無集,無道可修。故曰:「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智]指[四智]。
    菩薩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如鏡照物,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沒有分別,沒有痕跡。第七是執我,變為「平等性智」。執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樣,一切都同體,就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變為「大圓鏡智」,這也是個比喻,鏡子無所不照,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我們的鏡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鏡子是大的圓球,就無所不照。這個智慧無所不照,稱為大圓鏡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
     
    這為什么說「無智」?就是說,轉識成智還是在你沒有成佛之前的事。真正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是什么呢?就是這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是還要你轉,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轉而得的。所以「無智」。
    [得]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可譯作「無上」,
    「三藐三菩提」譯為「正等正覺」。合稱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所證的最高無上之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所謂新成只是恢復原來的本有,若有新得,就會有所增。經中前已示明「不增不減」,所以「無得」。「以無所得故」,這一句,總結以上五蘊等皆空的理由。
        這里從西藏本補充一句做為參考。「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提薩埵」就是通常說的“菩薩”的全稱。指立志解救眾生,要自覺覺他的人。觀世音就是一位菩薩。
    菩薩依止般若波羅蜜多,就心無掛礙。
    菩提薩埵是以無所得故,因為無所得故,你就無求無為。你無求無為,才能依止般若波羅蜜多,時時觀照眼前的萬事萬物當體就是空。如夢中物,夢中見老虎真實是有,要咬自己,而其實完全是虛妄,用不著害怕,對于一切都應這樣對待。若離妄念還有什么牽掛障礙。故經曰:「心無掛礙」,也就自然「無有恐怖」了。
        無有恐怖,就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動。顛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凈的當干凈的,把無常的當作常(就是把變化的當作永恒不變的),把無我的當做我(這個我,是個主宰的意思,認為自己焉能主宰自己。其實都是業緣牽引,根本無我。),把苦當做樂。
    [夢想]即是妄想。
    觀照純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這就叫做[究竟涅槃]。[涅槃]之義是寂滅,或翻圓寂。因般若才能從無量煩惱中得到解脫。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諸佛]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佛。
        不但是菩薩依般若而修,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無上之正覺。
    至于以前一直講「無得」,此處突然出現佛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正顯中道,無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無得,佛不作是念,認為自己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密咒為什么稱為[密],因它的奧義不是眾生的思維所能了達。般若也正是這樣,「眾生之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于般若」。此兩者都是不可思議,所以用咒來形容贊嘆般若。故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為同具無比的妙用;是「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無上咒」,因都是以實相為體;是「無等等咒」,因為般若與咒同是一心,無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諸法,令它們同歸實相正印。故知咒與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以前經文是顯說,觀自在菩薩指出般若即咒,此處經文是咒,乃是密說,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經顯密圓融不可思議。即有言說又有離言說。可是無言說中,正說般若[妙法];有言說中,正含無邊[密義]。所以蕅益大師說,此咒「正以不翻為妙」。
       
    總之,咒最好是不解釋,因為你解釋,只是把咒中無量的意思中說出一兩個,反而是局限了。你現在要體會本經,從有說到無說,從顯到密,到[離開一切思想],[離開一切含義],就更殊勝。所以不需要解釋。因為它巧妙就是從有說的文字到無說,從可思議到不可思議,從顯到密,如果你把它翻出來,通通變成可以理解的東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禪宗往往單提一句無意味的話頭,也就是離開你現在這些思想、這些道理,叫你體會你本來面目,你的本性,你本來的妙明真心,所以密咒同樣也是如此。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使用方法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韩国福利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av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风间由美在线观看|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