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朋友的電話,說他太太包被搶了,他說已經是第二次發生類似這種事情,第一次是在肯德基餐廳,包放在用餐桌上,小孩子玩滑梯摔倒,過去扶下,起身包就不見了;今是太太下班去接孩子,自己剛出門就被飛車搶奪走了,太太很郁悶,我這位仁兄也更郁悶,太太丟了包,心情郁悶,他說也郁悶,但說不出來為什么,呵呵,聽完他的敘述,我不禁有感而發,感慨萬千,就讓我一吐為快吧。
子曰:“不遷怒,不貳過”,這句話我時刻銘記,對我影響至深;這可以說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順心、煩惱和憤怒之事不發泄到別人身上去,自己心情不好,不拿不相干的人當出氣筒。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人們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少嗎?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話,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真的人人能做到嗎?所以,真正的成功者為什么成功,就是因為不會在同樣的地方跌倒多次,同樣的錯誤不會重復犯多次,他們認為最好的時間管理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我覺得這才是成功者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別。
再來說說安慰,安慰就是自己犯了錯誤,心理難受,需要別人來撫慰下,才能平衡下自己內心的失衡和難受,而恰恰這卻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很不負責任的表現,不管誰犯了錯誤,心理都是很難受和不舒服的,心理學研究人類的行為都是基于追求快樂和逃離痛苦,而逃離痛苦的力量是追求快樂的三萬倍以上,犯了錯誤會讓自己心理很難受,印象深刻甚至是刻骨銘心,所以為了逃離這種難受的心理經歷,自己會最大限度避免類似的錯誤,或是能舉一反三,類似之事都能進行有效規避,所以,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重復多次犯,只有犯錯,才讓自己記憶猶新,刻骨銘心,才能激勵自己奮發向上,逃離這種痛苦所帶來的不好的心理經歷,因此,犯錯后的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勇于面對還是逃避,至關重要。
然而一般人犯了錯誤之后,都是到處向朋友訴苦,結果得到了一大堆的理解、同情、安慰和憐憫,隨之會讓這種痛苦在內心停留的時間很短暫,自己心理上也會好受些,所以很快就好了傷疤,但也就此忘了疼,不夠刻骨銘心,結果以后再遇到類似錯誤時,照犯不誤,再犯之后又很痛苦,再找很多人來訴說自己有多么的不幸,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等等,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受害者,滿腹牢騷和抱怨,結果又得到了一大堆朋友的同情、安慰、可憐,這樣的人便陷入了惡性循環,永遠不會成長,成功的大門永遠不是為他所敞開,與他無緣,且也會成為朋友圈里的負面教材,被到處傳播;古語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所以,在此我要奉勸那些心懷抱怨、牢騷之人,請對自己的生命負起百分百的責任吧,遇到任何不如意之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迎難而上,勇于面對,自我檢討,舉一反三,以不貳過為標桿,這樣才是對人生、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若我們的同胞都能如此,那我泱泱中華,何愁不能屹立于世界強國的民族之林,實現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復興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如此,豈不幸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