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就“得人心者的天下”之說法,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好漢為了逐鹿而費盡心機,最終是得人心者的天下,得天下者得人心,人心向背、離心離德就會走向衰亡,就有符合人心趨勢的組織重新洗牌,歷史發展的規律就會重演,也是興衰更替的必然產物。
現代社會,21世紀的今天,文明的進步,互聯網的高層次普及,人們已經無比聰明,再無法象久遠的蒙昧時代,通過神龍系數來維系統治了,這是政治而言,政治的手段是法制,法制加上倡導的文明,來統籌一個國家,得到治理。而一個組織與國家治理是不是等同的呢,兩者應用老祖宗一句話叫做,治國若烹小鮮,其理是相通乎?
我們多年來針對組織的研究發現,企業人為什么不認同企業體制,為什么不認同企業所倡導的文化,實際上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統籌大家的感受和體會,大多數員工是非常被動的,這個問題就是能不能讓組織主動起來、如何才能讓組織主動起來呢?
我們發現,只要參與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認可,這個往往是企業自身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往往是老總本人或者,與幾個主要干部一說,就這么執行吧,也許古時候那時的文明程度,階級社會可以,因為聽從命令就是共同認可的價值,你本身就是低階級身份,你本身是奴隸,沒有話語權,理所當然了,今天,早就提倡了人人平等的觀念,骨子根里有這種認識了,對于不宣而戰的方式,大家在潛意識會有一種排斥,你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不等于認可,你發現,就是不能很好的執行,這是本能反應的結果。
現代的80、90年輕人本身就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生長在獨身子女的環境中,很自我,為我獨尊心理嚴重,沒有一定的互動條件,還是很難再繼續的。
應該怎么辦呢?任何事情首先還是要理清,理清則事明,事明則事成,理就是勢,讓大家參與進來,就應理了,這個在一定程度上,大家就會認可,既然大家認可了,若有人違反,那就是理所當然,按照條例辦事,也沒有人好說什么,這樣制度就建立起來了。
制度的建立是需要企業文化做支持的,什么叫住制度化,就是制度的文化,制度文化指的是什么,就是對制度的合理解釋,為什么要制度,制度給大家帶來什么好處,不遵守制度就會亂套,就沒有保障,大家的利益和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大家就無法達成發展的目標,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企業特別人物對制度的尊重,決定企業制度能不能真正建立起來是關鍵,從老總本人,業主身邊人,親戚開始,能不能一視同仁,大家都在看著,中國民族英雄、岳飛,兒子岳云違反軍規,不認父子,軍中無父子,照章一定嚴辦,毫不猶豫命令處斬。楊家將父親掛帥,兒子違反軍規一樣軍法從事。這樣企業制度就建起來了,這就是大局觀。
企業尊重員工,員工就會有向心力,企業從高層開始,從老板本人開始,自己就嚴格要求包括自己身邊的人,員工就會感覺到希望,同時要積極拓展發展的平臺,讓大多數人在里面能得到發展。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實際上道理都是一樣的,有了合適的政策,激發人的主觀積極性,通過努力就會獲得自己想要的,同時又安置機制和合適的評估,讓能夠做多大事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能做什么就盡量去做,為企業做出了貢獻,觀念又跟不上的,就要合適的安置,安置舊人也十分重要,大家敏感著呢,在看呢,合適的事情需要跟大家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和溝通,有合適的對話。
人性的需求在組織中需要平衡物質、精神和環境,對于該獎勵的不能吝惜,以大局為重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制度、文化和舉措才能夠有效的在企業普及,企業的發展就能得到保障。
制度是規范人性的,人性的規范就可以對人內心的平衡,所以人性是需要管理的,只要能夠兼顧企業體制的與時俱進,就始終保持企業與時代一脈相承,不被時代所拋棄,才能夠始終確保企業有更大的發展平臺供大家在上面表演。
組織也好,企業也罷,始終能夠倡導發展的同時,能夠站在企業各階層員工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我們發現員工就會逐漸站在企業的立場考慮問題這就叫做互動,互動起來了,企業的靈魂就有了,企業的文化建立起來了。
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品牌是需要時間沉淀的,而企業人的皈依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的,人的皈依是發自內心的,是心甘情愿的,只有自己愿意去做,才能夠發揮最大化效用,好比紅軍長征艱難時刻,有的人開小差,毛主席不僅沒有處理他們,還把不愿意繼續革命的人清除隊伍,主動發大洋遣返回家,既然志不同,道不合就不勉強,留下的身、離開了心,人在曹營心在漢,又有什么用呢!這個就是善于攻心,穩住了大多數人心的去留,否則就會讓負面情緒無限延伸,毀掉革命,這也是偉大人物的不凡洞察力之處。
而企業人的皈依,正是在這種企業所倡導的符合企業和社會價值的發展時代潮流,在整個統籌中得到大家內心的歸宿,有了這種歸宿感,企業人才能以企業為家,為這個家興衰榮辱而感動和牽制著,所有的潛質在于此處發揮,這種企業,在必要時候不需要振臂高呼,大家就會蜂擁而至,世界上有兩家企業這點上都做得很好,一個是IBM一個是惠普,他們的重視員工,尊重員工,讓員工獲得所需要的,大家都得到了發展了,就是很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