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發起人。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
周立波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表演藝術。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么些年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一直在促使我尋找全新的,能表現現代海派演藝文化的突破點,機緣到了,我會重新站上舞臺。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一票難求。其藝術形式為獨創的海派清口,一個人,一個提示夾,一張椅子,以上海話脫口秀的形式演出2個小時。
這些年,周立波下過海、出過國,但他始終心牽著舞臺藝術。在前輩王汝剛、嚴順開以及好友關棟天、孫徐春等鼓勵下,他終于再次鼓起勇氣登上舞臺。當年有“上海活寶”之稱的周立波
,雖然十多年不登舞臺,風采卻不減當年。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雖然沒機會站在舞臺上為觀眾表演,但骨子里的幽默感是壓不住的。
演出看點梳著小分頭,穿著得體西裝,會說:上海話,普通話,再加幾瓶礦泉水,周立波不換裝,不休息,一個人,一張嘴,一個提示夾,撐起了一臺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單口,既有傳統噱頭,更多時尚笑料;既有脫口秀,又有才藝表演和短信互動。他正話反說,漫談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財富,常在不經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連環噱頭,并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與觀眾的閑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讓觀眾領略大師風采。股票狂跌、次貸危機,他又推出“我為‘財’狂”財經專場。
周立波坦言,他的這種獨創既有評書、小品的影子,更有脫口秀、獨腳戲即興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于“新型武器”多媒體的加入,昔日草綠軍裝、喇叭褲、爆炸頭、上海電信博物館中覓到的老式公用電話和磚頭大哥大、“有車一族”珍藏的自行車票等珍貴舊物件,都在臺上一一重現。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滑稽的藝術魅力,糾正一些同行錯把庸俗當親民的誤導傾向。”
周立波的專場藝術總監關棟天認為,戲劇舞臺素來是嚴肅面孔多,但周立波的東西很輕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時候難得一吃的油條、油墩子、麥乳精,酵素茶,在他的嘴里說出來都很有趣,能說到別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鳴。”京劇名角關棟天告訴媒體,他們曾做過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超過500次,掌聲也有200次左右。
出演《龍鳳店》(2張)
周立波的殺手锏是“促狎”,他始終是20年前成名時的那一臉壞相,寥寥數語就能把觀眾逗樂。他的噱頭別具一格,表演亦莊亦諧,寓教于樂,臺詞更是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這30年,2只輪子少了,4只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在他嘴皮子的翻滾中,在緊貼時代的各種趣聞軼事里,觀眾們懷舊與感悟。專家稱贊:“充滿笑聲卻處處蘊涵哲理的噱頭,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進入了既適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