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創新是農業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
1、弱勢地位把農業逼上科技創新之路。桂林日報有一篇報道,題目是:昔日農家主婦今日“科技大嫂”。說的是近年來靈川縣海洋鄉昔日普通的農家主婦如今已逐步成為“科技大嫂”,成為該鄉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這為什么會成為一個新聞?
2、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呼喚科技創新。什么是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內涵有了哪些深刻的變化?現有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突顯了哪些環境問題?
3、農業產業化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科學技術,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從而,引發和催生了農業產業化的熱潮。科技進步是農業產業化的第一要素,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撐。
二、科技創新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1、自主創新使農民走自主特色路。稻草覆蓋土豆免耕技術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懶人種田”。以前,當地農民都習慣于燒掉稻草,這不僅污染空氣,也浪費資源。而農民悟出 “懶人種田”的技術讓農民不用深耕,就能有好收成。
2、科技創新讓傳統農業起死回生。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使水稻產量翻了一番。通過不斷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我國正實現著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這一系列轉變也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3、科技創新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力。近年來,農業科技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統計表明,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8%左右,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38%,一些重大技術領域已在國際上形成了競爭優勢。
三、科技創新是農業大力發展的通天大道
1、政府推力: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體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正式啟動以來,多年來已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
2、科技助力: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大聯合。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形成了一批種養示范基地,促進了新技術新成果的開發應用,提升了農技推廣水平,發揮了農業人才培養基地作用,輻射帶動作用初步發揮。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大聯合。現代農業須借力信息科技。
3、國外借力: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和教訓。⑴技創新的目標模式。⑵關于重視農業科技創新的區域性特征。⑶關于如何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⑷如何認識農民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