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教學理論:理論的指導是教學設計由經驗層次上升到理性、科學層次的一個基本前提。科學的理論是對教學規律的客觀總結和反映,依據科學的教學理論和學習原理設計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學設計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學規律。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覺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設計,才有可能使教學擺脫狹隘的經驗主義窠臼,才有條件談論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問題。
2. 系統科學的原理與方法:系統科學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過程中,把研究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從系統觀點出發,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從而取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效果。運用系統方法分析課堂教學系統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緊密的、最佳的組合,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一個基本特征,同時也是教學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3. 教學的實際需要:從根本上講,教學設計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滿足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在于為實現這種需要提供最優的行動方案。因此,教學設計最基本的依據就是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離開了教學的現實需要,也就談不上進行教學設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集中體現在教學的任務和目標中。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首先明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對它們進行認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為可操作的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各種教學因素,選擇設計必要的教學措施和評價手段,使教學設計方案在立足教學現實需要的基礎上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4. 學員的特點: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關心“教”,又關心“學”。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員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教師的“教”,也存在著學員的“學”。教是為了學,學是教的依據和出發點,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員的積極主動的學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表明,重教輕學,課堂教學缺乏學員的積極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外,還必須把學員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依據加以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