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意識重塑著民眾的倫理觀念
網絡意識首先表現為網絡民意。中國網絡民意的成長給網民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我們來看一個“鄧玉嬌:輿論風暴扭轉乾坤”的實例。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招商辦主任鄧貴大等在當地雄風賓館夢幻城要求鄧玉嬌提供“特殊服務”,遭拒絕后,雙方發生爭執,鄧貴大被鄧玉嬌用修腳刀刺死。5月11日,鄧玉嬌因涉嫌故意殺人被巴東縣公安局刑事拘留。鄧玉嬌案關鍵證據在警方取證前夜離奇被毀,輿論不斷朝支持鄧玉嬌一方傾斜。6月16日法院宣判:鄧玉嬌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屬于防衛過當,又有自首情節,對其免予處罰。此事例的標志性意義在于:網絡民意的力量在此案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起到了改變結果方向的作用。
但是,民意的濫用,價值觀的錯亂,在網絡攪拌下發生著畸變:才看到芙蓉姐姐全身扭曲成S形,搔首弄姿,嫵媚妖嬈,轉眼又見到犀利哥憂郁的眼神,再扭頭看到聲稱非清華北大男不嫁的鳳姐……人們看到網絡紅人的丑態總是會笑得前俯后仰,彎腰摸肚流眼淚,拍手大叫:“賤,實在是賤?!庇谑呛酰W絡紅人仿佛成為丑的代表,成為和諧社會的怪胎。網絡紅人盛行是被現代人的壓力強奸出來的文化。以前被喻為洪水猛獸的事物,如今很多人以為榮耀;以前認為很丑陋的現象,如今媒體都追捧……世風日下,網絡文化低俗 “出位炒作”盛行,直讓人嘆為觀止!
正是網絡對人類生活無所不在的滲透,網絡對人類的道德和倫理產生著越來越直接的影響。網絡技術應用的虛擬性、隱匿性、平等性、開放性、兼容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對網絡倫理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隱匿性最容易引起的就是放縱心理。網絡本身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完全是“黑箱”狀態下的交流。在一些網上聊天室中,信息虛假和粗俗的言論比比皆是。正是基于這種隱蔽性,在網上聊天的人也就更容易,更無所顧忌地將平時遏制在內的“本我”顯示出來,使得一些網民在語言使用上敢于蔑視傳統規范,在內容表達上敢于突破道德的束縛。網上的人文表達和自我宣泄,構成了文化重塑的一道景致。網絡讓每個上網的人享有了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將大到小說、打油詩、夢話在網上任意涂抹,難怪許多網絡中介公司要設立一些專職網絡清理員,這個名稱使我們想到了公共廁所。的確,從公共互聯網誕生那天起,許多專家就驚呼,這里的垃圾太多了!
“博客”是一種網絡日志,是由來自各個領域的人寫下的日志或者思想筆記。博客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信息發布方式,而微博通過手機與網絡聯系,使這種形式更為極致化。人們寫博客是源于內心的沖動,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自我釋放,同時也被喻為是“一種體驗式的寫作”。每個人在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里任意翱翔,任思維自由馳騁。博客重塑了媒體的外延與內涵,并改變著信息的產生與傳播方式。網絡人文表達的方式,還有網上文學,它是用計算機進行創作、以網上發表為目的,以網上讀者為假想受眾的文學作品。網絡文學語言的創生,在文學表現力上相對于紙面文學來說,是一場革命。現在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一種宏大的氣勢。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單是盛大文學旗下的3個文學網站,每天點擊量就接近4億次。整個網絡文學發展態勢已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