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瑕 近年來,融資難一直困擾和阻礙著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三無”企業(無抵押、無擔保、無報表)。在傳統銀行信貸管理模式下,這些企業根本無法獲得貸款,于是他們鋌而走險,轉向民間高利貸,進而經營陷入泥潭,不得不破產、跑路。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這一背景下,供應鏈金融開始發展起來,而這一模式也越來越受到中小企業青睞,發展前景廣闊,但也蘊含著潛在風險。 供應鏈金融最早是由深圳發展銀行2005年正式推向社會的一種新的金融產品,近幾年來在全國各類金融機構的研發、推廣運用下,已漸成氣候。 簡單來講,供應鏈金融是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具體的說,供應鏈金融就是銀行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及其相關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根據供應鏈中企業的交易關系和行業特點制定基于貨權及現金流控制的整體金融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解決了上下游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而且通過打通上下游融資瓶頸,還可以降低供應鏈條融資成本,提高核心企業及配套企業的競爭力。 在我國,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體都是資金嚴重短缺的中小企業,它圍繞“1”家核心企業,通過現貨質押和未來貨權質押的結合,打通了從原材料采購,中間及制成品,到最后經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一供應鏈鏈條,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全方位地為鏈條上的“n”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相關企業的職能分工與合作,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與傳統的銀行貸款產品相比,供應鏈融資不需要企業提供資產抵押、信用擔保和規范的企業財務報表等硬性條件,而是抓住大型優質企業穩定的供應鏈,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規范、資信良好、有穩定銷售渠道和回款資金來源的企業進行產品設計,以大型核心企業為中心,選擇資質良好的上下游企業作為商業銀行的融資對象,這種業務既突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評級授信要求,也無須另行提供抵押質押擔保,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一方面從銀行角度來說,隨著金融系統的不斷改革和外資銀行的加速進入,國內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漸漸削弱,銀行面臨日益同質化的金融產品,維系自己的核心客戶和開拓新的客戶,都需要銀行不斷創新,尤其是金融產品的創新。而過度地開發和引入新的金融產品,將很難控制風險,因此,風險較低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就成為銀行的必然選擇。 供應鏈金融依托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來開拓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獲取大量的中小企業存款、代收代付等多種中間業務。這也是銀行一個充滿前景的新市場。 由于供應鏈融資要提供多樣化服務,而且客戶的需要也不盡相同,因此,銀行也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信息來量身定做金融服務。同時企業各部門考慮重點不同,也會給銀行的工作帶來各種阻礙,特別是在供應鏈融資和服務過程中,企業銷售部門希望能增加銷量,決策部門則要求保證現金流周轉速度,資金管理部門則希望能保證安全性,這就要求銀行要能提供更加靈活的產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現有擔保體系已不夠完善,而且融資成本較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渴望金融機構能夠開發一種產品,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資產抵押,融資便捷且成本低,而供應鏈金融產品依托的是核心企業穩定的經營能力和良好的信譽,依托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庫存質押或應收賬款質押,為合作伙伴提供融資,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優秀企業在世界級供應鏈的分工中成為核心企業。以他們為核心的供應鏈的成長是國內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必要前提,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將促進這些供應鏈的成長。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如IT領域的聯想、華為、中興、方正、烽火科技等,他們都是市場化經濟中的佼佼者,遵從市場運行規則,重視商務談判和合作,嚴格按照商務合同約定的付款方式執行,對于上游供應商,可以給予基于應收賬款質押的融資產品。 雖然供應鏈金融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但是由于供應鏈融資屬于新興領域,在帶給中小企業融資便捷的同時,也為金融服務機構帶來潛在而巨大的風險。因此,在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也應注意風險防范。 一方面,因為參與供應鏈者多為中小企業,其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且供應鏈均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如市場需求波動,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變化,產品促銷活動等易產生大量不穩定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供應鏈金融的信用基礎是基于供應鏈整體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管理與信用實力,因此,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如果供應鏈上某一成員出現了融資方面的問題,其影響會迅速地蔓延到整條供應鏈,而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的最大受益者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當務之急是,各金融機構要改革傳統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立與供應鏈融資相適應的信用評價體系,注重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效益,綜合考慮企業的發展前景和企業所處供應鏈的穩定性等因素,并加快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創新,為中小企業平等獲得銀行貸款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 此外,還要建立供應鏈保障機制。要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封閉運行,銀行通過供應鏈融資服務,掌握整個供應鏈企業的經營信息,減少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還可以通過訂立各項契約維系平等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為供應鏈運營提供強制性的實施規則,同時將企業間原有的關聯交易外化為契約交易,盡量避免摩擦,防范風險。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理事,曾任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融資研究部主任 什么是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即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其流動性。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一個金融創新業務,它與傳統信貸業務最大的差別在于,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小型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解決中小型企業的抵押、擔保資源匱乏問題。 供應鏈金融的兩種主要運作模式: 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 供應商與制造商進行貨物交易 供應商收到貨物購買方的應收賬款 供應商將應收賬款單據質押給商業銀行 制造商向銀行出具應收賬款單據證明,以及付款承諾書 銀行貸款給供應商 融資后購買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要素 制造商銷售產品,收到貨款 制造商將應付賬款金額支付到供應商在指定的銀行的賬號 應收賬款質押合同注銷 庫存商品融資模式: 融資企業、銀行、物流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協議質押對象、質押期間、倉儲費用、質押比率等 融資企業把存貨倉單交給銀行,并獲得銀行貸款 銀行在質押期間可以不定期檢查貨物情況,物流企業有義務保證倉單所列貨物與實際相符并及時向銀行匯報 貨款到期后,融資企業還款,銀行歸還倉單給融資企業,融資企業憑倉單提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