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新聞發言人培訓:小不重視,則亂大謀
桑迪 小風
形象時代,藥企豈敢掉以輕心?
美國學者馬利普認為,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全球傳播時代提前到來。而具體到中國進入“全球傳播時代”的特征界定,桑迪咨詢機構旗下6力傳播公司曾做出以下的歸納:傳播活動中“形象”已經成為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核心詞匯,它不是所謂的“形象工程”,也不是非要傾注血本勞民傷財,它所重視的是理論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沒有開放務實的形象,企業很多發展計劃的推進與實現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有了“形象”就需要“包裝”,包裝技巧的充分運用可以為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堅實的后盾,但包裝并不等于撒謊或夸大事實,而是將事實用一種更易于讓公眾接受的,甚至是引人入勝的方式傳播出去。
在“形象”時代,各企業必須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并且應該朝著“品牌即形象”的方向去打造。這里新聞發言人就是最核心的內容。尤其是在當今“媒體為王”的時代里,連政府都越來越重視形象,藥企這個“高危”行業怎可掉以輕心?
轉為危機,發出權威的聲音
但是新聞發言人并不是誰都可以當的;新聞發言人也不是單純的“讀稿機器”。危機的突發性要求新聞發言人具有臨危不亂的能力;現場發布會要求新聞發言人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記者問答要求新聞發言人具有掌握全局的能力……但是還是那句話,危機是現實的,風險是未來的,而零風險則是不存在的。康泰克PPA事件、巨能鈣雙氧水事件、霸王洗發水事件、云南白藥配方泄密事件、尼美舒利事件……這一系列的醫藥行業的危機事件都在警示著我們,面對危機應及早防范、預警,并通過優秀的新聞發言人,正確引導輿論,轉危為機。“網絡已成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中國的網民又很情緒化,新聞發言人只有迅速應對,才不會使其擴展成群體性事件”,復旦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徐培華面對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是說。
隨著社會對藥企這個特殊行業的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醫藥衛生保健又是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高聚焦有時就等于高風險。被關注的多,危機也就越大。所以新聞發言人的作用和地位也越來越被一些大的藥企重視。新聞發言人是企業的代言人,是企業與外界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與窗口。如果把藥企比作是一個人的話,企業的管理者就是“大腦”,信息部門就是“耳朵”,新聞發言人就是企業的“嘴巴”,所以“嘴巴”不能多,一旦對外宣傳口徑不統一,會造成信息紊亂,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嚴重危害企業發展。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發言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危機頻發的時代,一個合格的新聞發言人必須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因為“新聞發言人,并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種制度。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讓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反應。”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孫常敏說到。
專業培訓,新聞發言人更加游刃有余
面對此種情況,上師大、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和上海商報專門聯合舉辦了針對醫藥健康方向的新聞發言人高級研修班,這也是國內首家融國家高等院校、社科院和新聞媒體為一體的新聞發言人“黃埔軍校”。此進修班為醫藥行業搭建了“黃金人脈資源”,讓企業能夠輕松結識各級政府要員和媒體高層領導;為組織和個人構建了最有效、最快捷、最安全的“黃金人脈”,從而使組織和個人能夠以“沒事別惹事,有事不怕事”的心態面對突發事件。
此次有關醫藥健康領域的研修班全權委托上海桑迪咨詢營銷機構(簡稱“桑迪咨詢”)進行招生,并針對行業特點對課程的設置提供了參考意見。桑迪咨詢是中國10大營銷咨詢機構,專注醫藥健康領域營銷咨詢十一年,領軍人物為首席咨詢官張繼明。張繼明先生認為,當品牌營銷遭遇信息全球化這列高鐵快車時,我們的傳統營銷思維、宣傳模式必須改!“說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還需要重視“怎么說、對誰說、何時何地說”。由此可見,構建政府、企業與媒體的“綠色通道”,加強企業與政府對話,共同開展專業交流合作,搭建互通信息的重要平臺,設立完善的新聞發言人培訓體系已經迫在眉睫!系統培養新聞發言人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