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過長時間的琢磨和探索,沈悅雯又決定將所有低頻消費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整合的品牌,做整合型服務
生日管家推出的時間是2012年6月,目前其云端生日數據已積累至6000萬,用戶量約1000萬,近日剛完成千萬級人民幣A輪融資。創始人沈悅雯表示,生日管家記錄的不僅是一連串簡單的數字,而是珍貴的情感紐帶。
生日管家的核心理念是以優秀的產品體驗引領消費。用戶從安裝生日管家,記錄生日,收到提醒,到社區里交流送禮心得,從線上下單購買,生日管家尋找合作商家,提供線下服務,并形成平臺評價機制,用戶有問題可以反饋,滿意者可留言給好評,或在社區里曬出自己的開心時刻并得到他人的祝福,形成一個垂直的生態閉環。
沈悅雯說,自己記錄好友生日的習慣源自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位聲名顯赫、備受尊敬的美國企業家,大家紛紛想探求他成功的秘密,研究后發現這人有一個習慣,他總是細心地記錄朋友的生日并在生日當天給予他們祝福,沈悅雯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有助于維系人際關系,就養成了在臺歷上記生日的習慣,直到有一天,公司搬家,丟了臺歷,他才意識到生日數據的重要性。
生日管家一開始以好友生日提醒為切入點,做非消費服務。沈悅雯說,他們最初的一個版本是從QQ上導入生日,結果發現近30%的用戶填寫的是1月1日。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他嘗試著從通訊錄中導入,用戶一旦授權其通訊錄,即可直接導入聯系人的生日。一般情況下,通訊錄中20%的朋友生日,生日管家都提前幫你找到了,因為即便你不分享,你朋友可能分享了你的生日,這不僅省去了手動錄入的麻煩,還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
創立之初,生日管家遇到的關鍵問題是產品難以被用戶發現,推廣難度大,而且僅僅一個提醒功能不足以粘性用戶。怎么辦呢?沈悅雯一開始將其全部精力放在數據分析及產品的迭代優化上,希望通過口碑效應贏得客戶。直到去年12月份,生日管家用戶量積累至500萬,產品也基本打磨完善,又與社交消費服務的需求相吻合,沈悅雯才真正決定進入消費服務領域,專注于做蛋糕、禮品和鮮花的消費服務,但這些屬于低頻消費,用戶一年的需求可能就這么一兩次。經過長時間的琢磨和探索,沈悅雯又決定將所有低頻消費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整合的品牌,做整合型服務。當然,這個商業模式的實現還得益于兩大良機:
首先,去年下半年,21客開創了新的蛋糕配送模式。其后味多美、好利來等蛋糕商紛紛效仿,這位之后生日管家與各大品牌商的順利合作奠定了基礎;其次,今年年初,移動端支付實現突破。嘀嘀打車、快的打車掀起了全新的微信支付浪潮,使得移動端支付不再成為門檻,生日管家搶占的這兩道關口成了其商業模式突破的重要一環。
沈悅雯表示,這個市場目前還是空白的。市面上有生日提醒功能的產品不少,如日歷和鬧鐘類產品,跟它們相比,生日管家更為專注,垂直領域專得更深。但并未出現做類似服務的直接競爭對手,也許未來會有,但生日管家正從龐大的數據庫著手,積累先發優勢,完善用戶體驗,增強用戶粘性。
沈悅雯認為,用戶真正在意的是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線上預訂雖然既便捷又優惠,但他們下不下單最關心的還是產品與實物是否相符,配送是否穩定。所以生日管家正在逐步完善其評價體系及產品介紹,如查看配送范圍等。一般情況下,用戶回購率與點評率都可達50%,其中5%的用戶還會曬照片分享。
就商家合作而言,目前生日管家在300多個城市有線下的供應商,在100多個城市擁有多家品牌連鎖店。他們的蛋糕商店發展計劃分為三步:首先與全國性的大品牌商家進行合作,等積累到一定的用戶口碑后,接入區域性的知名商家,最后覆蓋較為偏遠地區的小型蛋糕店,實現市場的空白填補,實現自提和配送的蛋糕服務,保證全國99%的地方都可以通過生日管家訂購蛋糕。
生日管家的盈利模式很清晰,不管是蛋糕、鮮花、禮品,都是與合作商分成的模式。
目前生日管家主打線上的蛋糕和禮品,鮮花的占比會低一些,沈悅雯的下一個目標是做線下聚會。他說,大眾點評、美團等以價格為切入點的聚會模式并非是最佳方案,其思維邏輯是連接用戶和商戶。而最佳的聚會體驗講究的是品質,生日管家會組建精品化的線下路線,挑選合適的聚會場所,提供管家級的貼心服務,最大程度上發揮聚會的價值,維護社交關系。
生日管家創始團隊四人都是北航校友,之前分別在百度,微博,網秦負責移動產品線,擁有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經驗。創始人沈悅雯,之前在網秦參與創業,經歷了從創業公司成長為紐交所上市公司的經歷,后共同創辦了飛流(現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游戲發行平臺之一)。(文| Anna Kiplinna)
來源: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