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王健林的資產還與860億元相去甚遠,為488億元。一年間財富增長了372億元,平均每天賺1.019億元,平均每分鐘賺70776元!也就是說,王健林要想買輛奔馳車,只需10分鐘;要想在北京買套房,1個小時的收入就能買下一套424萬元的房子。
是什么魔力讓其資產在一年的時間里迅速增加?
買什么能成為全球第一?
王健林榮登富豪榜首,有賴于中國房地產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以及他在國內外向娛樂領域的大舉進軍。萬達集團旗下擁有71座購物廣場和40家五星級酒店。由于房地產價格的上漲,王健林的凈資產由去年的488億元人民幣上漲到今年的860億元人民幣,漲幅高達76.2%。
在房地產界,王健林并不是最出風頭的一個,甚至不是最出名的一個,但他卻能異軍突起占據富豪榜榜首位置。除了中國地產價格的飆漲之外,王健林獨有的投資邏輯或許是重要因素。
從天安門沿長安街往東6公里,北京的三、四環之間有一片10公頃的區域,那是2006年開業的萬達廣場,是中國新科首富王健林商業帝國的心臟所在。
永遠造就和占據城市最繁華地段的萬達,其實就是王健林內在投資邏輯的外化表現。王健林的投資邏輯非常直接:“我買什么能成為全球第一?”
在購買AMC前,他和團隊曾考察過酒店業,但發現要通過并購成為全球酒店業老大,目前不可行。而萬達憑借自身發展在中國影院市場已有深厚基礎,在拿下AMC之后,能自然成為全球第一的影院公司。此交易也完成了王健林的一個心愿,即成為全世界的“No.1insomething”(某行業老大)。
除了成為城市地標,萬達正在大手筆拓展產業多元化,進軍了地產之外的消費、娛樂等多個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
9月22日,了不起的蓋茨比先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與妮可·基德曼、凱瑟琳·澤塔·瓊斯,以及伊萬·麥克格雷格等好萊塢巨星亮相青島,在紅毯秀上接受粉絲們的狂熱尖叫。這并不是某個電影節的開場,邀請券來自中國首富王健林。
星光熠熠背后,真正的主角是一個投資額高達500億元的萬達影視文化旅游城項目。為了讓它動工的開幕式占領所有的新聞頭條,并且深刻烙印在每一個青島市民的心里,首富先生揮金如土。
王健林還花費3.2億英鎊買下了英國圣汐游艇公司——這是英國皇室的專用游艇品牌。他還付出7億英鎊在倫敦準備打造一個五星級酒店,而紐約酒店年底也將亮相。頻繁將觸角伸向海外,大辦影視嘉年華,背后都隱藏著王健林“消費至上”的商業信條。
萬達模式能否勝出?
無論形式怎么變,商業地產一直是萬達的核心。但這種商業模式卻遭到了馬云和一些觀察人士的否定。
馬云與王健林曾就傳統零售業與電商誰將是主導爆發過一場爭論,后來演變成一場公開的億元“賭局”。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億元,如果沒到50%,馬云給王健林一億元。
業界對此也爭論不休。有分析認為,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特別是電商迅猛發展的情況下,實體店經營情況每況愈下。可以大膽預測,未來購物廣場等實體店平臺銷售模式將優勢不再,現在正在急劇衰退,包括各類金融機構的實體網店以及寫字樓等公共辦公物業,都將慢慢被越來越發達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商和居家辦公模式替代。從未來趨勢看,萬達模式暗藏被互聯網行業沖擊的巨大危機。這決定了王健林榮登首富并不是牢固的。
但王健林堅持傳統零售不會死,“電商再厲害,但像洗澡、捏腳、掏耳朵這些業務,電商是取代不了的”。在王健林心中,中國有4800多家電商,只有一家電商在掙錢,就是馬云的阿里巴巴,所以電商很難說他們的模式是先進的。
電商普遍的虧損狀態,讓王健林在進軍電商的時候多一些思索,他要做出一種與淘寶、京東完全不同的電商模式。王健林要做的就是線上、線下互動的O2O模式,他稱為“智能廣場”。
馬云與王健林之賭還有九年時間才到期,如今王健林以其860億元身家,在與馬云的商業模式之爭中暫時性占據了上風。
風物長宜放眼量,王健林的首富地位能否衛冕,與馬云之賭能否勝出,背后的關鍵就是哪種商業模式占主導,這其實也是業界一直在觀察和思考的一大命題。
宗慶后:一位特立獨行的前首富
日前,2013福布斯內地富豪榜出爐。“房產大亨”王健林取代“飲料大王”宗慶后,以860億元人民幣的凈資產登頂中國富豪榜。
而宗慶后今年的凈資產為68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2%,位居第二,成為前首富。
宗慶后這位不混企業家圈子,渾身上下沒有名牌,特立獨行的前首富,用常人都難以想象的“雍正式”專制管理模式創造著屬于他的飲料王國,多年來,每天都保持著驚人的工作量,事必躬親,哪怕購買電瓶車都需要宗慶后親自簽字,他牢牢把握著娃哈哈的所有大權。
而隨著宗慶后的女兒宗馥莉這位有著美國思維的海歸逐漸展露頭角,盡管他還未有退休計劃,但關于接班的傳言卻不斷。
這位強勢女兒的進入,宗慶后創造的飲料王國未來勢必會經歷一場變革。
“雍正式”專制管理模式
宗慶后有一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的偶像是雍正皇帝。勤勉專制,他認為兩個人很像。
目前,在娃哈哈集團,各環節從最高端到最低端的控制,仍舊由宗慶后一人完成,他以每月例會的形式直接管控著超過兩百名核心管理層,至今他仍無副手。
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飲料王國里,簡直是難以想象。
據了解,全國170余家子公司的負責人,全部直接向宗慶后匯報。而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宗慶后的秘訣就是勤奮。
今年已經67歲的宗慶后,還保持著“驚人”的工作量。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每年出國考察洽談約3個月;到全國各地做市場調查約5個月。
而宗慶后事必躬親的“專制”程度可以說令諸多現代化公司所不解,近日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關于這位前首富的段子頗多。
娃哈哈商業股份公司的一位員工透露,娃哈哈采購物品超過2000元,都必須要宗本人簽字同意,哪怕是出差也會如此。更為夸張的是,旗下一個產值上億的分公司要買一輛電瓶車,需要宗慶后批條子。
宗慶后一直推崇“開明的專制”。他曾說,娃哈哈已經開始致力于人才的培養,將人治色彩濃厚的娃哈哈轉向更加制度化的管理,并嘗試著“分級授權”。但是所有的大權,他依然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宗慶后從不信西方經濟學及管理理論,不信咨詢公司,也不信調研報告。這換做任何一家公司,可能都是無法運轉的。
而宗慶后卻創造了一個奇跡。
據了解,娃哈哈的行業霸主地位已保持超過14年,其產量占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產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潤則占據53.8%。此外,它還上繳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利稅的49.6%。
但是,宗慶后也承認,由于自己工作過于細致,導致下屬長期形成依賴性,公司擴大后效率遠不及以往。不過,宗慶后仍舊以他的方式沉浸在他的飲料王國里,且在一步步壯大。
特立獨行的前首富
在中國企業家里,宗慶后這位前首富堪稱異類。他不混圈子,不熱衷貴族運動,沒有頻繁更換的豪車,更沒有渾身上下的名牌,與他前首富的身份格格不入。
《福布斯》全球版副主編、上海新聞社社長范魯賢回憶,去年福布斯在澳門舉辦一個活動,別的企業家都是前呼后擁,年近七旬的宗慶后卻一個人拉著行李箱獨自前來,沒有保安,也沒有助理。
這位“孤獨”的前首富,與當下所謂成功的企業家相比,可謂特立獨行。
2006年,馬云聯合馮根生、郭廣昌、沈國軍、魯偉鼎、宋衛平、丁磊、陳天橋等八位浙商發起江南會,彼時的宗慶后已是國內飲料界最知名的大佬,當之無愧的浙商代表,但最后的發起人名單中,卻沒有出現他的名字。
至今,宗慶后眼里似乎只專注于他的飲料帝國,與父親宗慶后“老派式”的管理模式相比,高中就在美國讀書的女兒宗馥莉不論是從思維上,還是從行事上,都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隨著宗馥莉逐漸嶄露頭角,關于宗慶后何時退休的聲音不絕于耳。在討論接班計劃時,宗慶后31歲的女兒宗馥莉已經接手企業的部分職責。一個是傳統又專制的父親,一個是新潮又強硬的女兒,兩人未來勢必會有不少“矛盾”。
作為父親,宗慶后曾直言“現在和女兒很難溝通”,她是美國思維。
但是,宗慶后最擔心的事兒似乎并不在此,而是30幾歲的女兒何時才能嫁出去。此時,這位專制的“飲料大王”,特立獨行的前首富,只是一位天底下普普通通的父親,希望大齡未婚的女兒能早日擁有自己的家庭。
資產收購助身價提高167億元
李彥宏成互聯網最大贏家
福布斯于10月16日公布了2013年中國富豪榜,中國第一大網絡搜索引擎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公司CEO李彥宏排名第三。
對于李彥宏財富的升值,有人士認為,這和公司今年開展的多項并購有關。公司股價在幾筆新的收購交易后節節攀升,使得李彥宏的財富猛增167億元,個人凈資產從上一年的510億元增長到了今年的677億元。
實現中國夢
在百度的年會上,李彥宏對公司的員工稱,這是最年輕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6歲。而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李彥宏,外界談起對他的印象,似乎還是一個小伙子。
而正是這種年輕人的激情和沖勁成為百度不斷發展的動力來源。
1968年出生的李彥宏,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后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回國創業前,李彥宏已經名列全球最頂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師榜單中,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在美國所享受的榮耀和待遇本來可以使李彥宏過一個舒適的生活,但受到妻子馬東敏的鼓勵,李彥宏選擇了回國創業,于是有了百度。“當時回國這個決定對于很多人來說仍然是很大的決定,畢竟美國的生活比較舒適,那么為什么回來?在別人來看是困難,在我看來是機會,有機會,我就一定要去做,去抓住那個屬于我的機會。”李彥宏近日在浙江大學演講時回憶起自己回國創業時,這樣陳述自己的創業夢。
但創業并不簡單。在百度的創始之初,外界一直將百度認為是Google的模仿者。但逐漸地,百度開始有自己的市場和地位。現在,它已經在中文搜索市場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此外,它向各個領域發展,不斷完善產品。
目前百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并購助升身價
今年以來,百度股價從104美元/股上升至最高161美元/股,漲幅達54%。目前,百度的市值已經為537億美元,與之同時,李彥宏的個人財富也不斷升值。外界認為,李彥宏和百度財富的水漲船高與其今年采取的多項并購有關。
今年1月,在百度的年會上,CEO李彥宏闡釋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四大重點業務方向:傳統搜索、移動云、LBS、國際化戰略。他向外界表示:“百度必將迎來移動時代的二次騰飛!”
5月7日,百度宣布3.7億美金收購PPS視頻業務全部股份,并將PPS視頻業務與愛奇藝進行合并。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保留。百度對外宣布稱,雙方業務合并后,全平臺用戶規模、時長均達到行業第一,愛奇藝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視頻平臺。
三個月之后,即8月14日,百度宣布以18.5億美元完成收購91無線,后者將成為百度的全資附屬公司,并作為獨立公司運營。這項交易涉及的金額將超過2005年雅虎對阿里的10億美元投資,成為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
而就在此項并購完成之后不久,百度又宣布將向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網戰略投資1.6億美元,獲得糯米網約59%的股權。
宣布上述幾項并購后,百度今年的并購步伐并未停歇。近來外界傳言,百度正與完美世界探討收購后者旗下文學網站縱橫中文網,目的是加強百度在前向業務領域的布局。
此外,今年互聯網金融成為一個新的概念和題材。多家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金融業務。作為互聯網巨頭之一,百度在互聯網金融布局方面明顯慢于阿里和騰訊。百度旗下的支付工具——百付寶,于今年7月份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資質,自此邁開了互聯網金融的實質性步伐。
“對于百度來說,我每天感覺是新的,不僅是因為互聯網這個行業是新的,這個公司也在不斷地有創新,不斷地做新東西。我現在每天還很早就醒,然后非常高興地去上班,因為我感覺在那兒可以接受很多新的東西,可以學很多東西。”近日,李彥宏在浙江大學演講時表達了對百度的熱愛之情。
同行眼中的“冤家”李河君:
2013年富豪榜最大一匹黑馬
不久前(10月16日),令很多人向往,卻也心有余悸的“201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正式出爐。幾乎與人們預想的格局一致,福布斯中國富豪“老班底”——萬達王健林、娃哈哈宗慶后、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仍舊名列前茅。
而縱觀榜單第一梯隊,唯一令人略感驚訝的,便是首度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此番,他以109億美元的凈資產,榮登了“2013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四名。
之所以說“福布斯富豪榜”會令人“又愛又恨”,是因為其在證明成功的同時,卻有悖于中國人謙遜、內斂的傳統,我們骨子里似乎都忌諱做“出頭鳥”。
那么,1967年出生于廣東省河源市,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從小接受中國式教育的李河君怕不怕呢?
一番走訪后,記者從光伏圈內人、李河君下屬們口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不論怕不怕,身為一個民營企業家,一個光伏業的“少數派”,李河君都不得不冒著“出頭鳥”的風險,迎著“槍林彈雨”前行。
同行是“冤家”
這不,李河君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消息剛剛發布,其便在業內業外招來了“板兒磚”無數,有人說他伺機炒作,有人說他桀驁不馴,甚至有人說他的財富得益于“綁架政府”。
暫且拋開“李河君和漢能是否綁架了政府”,這一從不同角度可能得出不同答案的話題不談,先來看看他在光伏圈內的“名聲”。
要知道,在李河君一系列“名頭”中,除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外,還有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
按理說,身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帶頭人”,在圈內,李河君應該是左右逢源,且極具親和力的,何況,作為一名頗為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些本領,更應該是他必備的素養。
但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在不少光伏圈內人看來,走到哪都夸“薄膜”好,說“薄膜”才是未來光伏發展趨勢的李河君,言語中總能讓他們感受到些許“敵意”。
這里有必要解釋的是,相對于“晶硅”,“薄膜”是光伏發電的另外一種技術路徑,從發展上看,“晶硅”產業已存在了七十余年,而“薄膜”還只是個“小學生”;而從規模上看,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光伏企業和產能都集中于“晶硅”,真正押寶“薄膜”的卻寥寥無幾。
如此看來,李河君代表“薄膜”的所說的話能夠讓人感到“敵意”就并不奇怪了。
原因是,在地面電站、分布式、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等諸多光伏細分領域,“晶硅”與“薄膜”都存在競爭關系。圈內很多人至今都堅信,晶硅、薄膜永遠成不了“好朋友”。同行是“冤家”!
博取“話語權”
文至此事,你是否能夠理解李河君言語中的“敵意”,理解他對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愛恨交融”呢?
要知道,作為政策導向型產業,博取“話語權”對光伏各個技術路徑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屬于“少數派”的“薄膜”。
就像漢能水電業務要與五大發電集團同臺競技一般,今天李河君選定的“薄膜”路線也必須在被“晶硅”的口水淹沒前,求得“一葉孤舟”。更何況,截至2012年底,漢能在“薄膜”領域已投入了兩百余億元的現金,對李河君而言,他沒有退路,必須成功。
曾有一位漢能員工向記者說過,“我有一個判斷”、“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時”是李河君的口頭語。在陌生人看來,這或許容易被曲解為“桀驁不馴”。
“但迄今為止,他所作出的幾個判斷,都被現實證明是正確的。例如,在籌劃建設金安橋水電站時,他曾判斷,國家將準許民營企業進入能源領域。而今,他又作出了眼下不如晶硅火爆的薄膜技術,很快就會趕上來的判斷。”在這位漢能員工心底,李河君的“戰略前瞻性”,以及那份常人所沒有的堅持,十分值得敬佩。
受篇幅限制,今天我們無法展開討論“晶硅”、“薄膜”的技術特點。但值得欣慰的是,上述漢能員工向記者表示,他們已開始慢慢意識到,“晶硅”和“薄膜”不該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曾有一則比喻十分恰當:若“晶硅”是臺式機,那么“薄膜”便是筆記本。它們間應該是各具特色的,是互補的。同樣,這也適用于李河君與中國光伏圈的關系。
來源:總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