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訂單是服務
“服務”一詞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無論商家、廠家、企業家,還是買者、賣者、消費者,對服務二字不僅朗朗上口,而且也確有認識。就服務本身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而言,幾乎沒有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不言其重要,然而,在實際的經營活動和經營過程中,“行勝于言”者卻是不為多見,即使有人“行”了,也是“行不如言”,或是“言勝于行”蜻蜓點水作作表面文章,更甚者則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想起來必要,做起來次要”。究其原因,無不是對服務的本質問題缺乏真正的認識。
那么,服務到底是什么?盡管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但筆者還是試圖從企業經營的目的來加以概括:服務是永恒的訂單。可以想象,訂單是企業生存的基礎、發展的依托、獲利的源泉,而服務既是取得訂單的前提又是訂單接續而來的保障,可以說,沒有服務就沒有訂單,沒有良好優質的服務就沒有“不盡訂單滾滾來”的經營盛景,即使接到了訂單,那也是“一錘子買賣”,從此斷了財源,更有可能在沒有服務的情況下把訂單變成“訴狀”,其中道理可想而知。
下面,筆者試著站在經營者的立場上從經營的活動和過程、目的和手段、理念和道德等方面,對服務的本質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談談個人的學習心得和實踐體會。
1、從經營戰略的角度看,服務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戰略首選,在美國、日本、瑞典等發達國家的一些大企業中,幾乎都發出了同樣的呼喊:服務第一。并且都在實施CS戰略,即顧客滿意戰略(CUSTOMERSATISFACTION),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已有專家預言,顧客滿意戰略將引起一場深刻的經營思想變革。
2、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在商品經濟的初期,市場競爭的核心是產品競爭,誰的產品質量好、成本低,效率高,誰就能贏得競爭的勝利;而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時代,因受消費者主權運動的沖擊,服務成為競爭的熱點。因為,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產品質量的差距不斷縮小,產品價格也在競爭中出現平均化的趨勢,而服務質量卻是一個無限度的彈性競爭指標,也是一個最有挖掘潛力的奮斗領域。因此,服務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法寶,是競爭成功的關鍵因素。
3、從產品構成的角度看,服務可以是特殊行業的特殊產品,如第三產業的酒店等,也是第二產業和IT產業的特殊產品或任何產品的一部分。因為,產品包括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有型產品指的是產品實體,它所體現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無形產品又稱為勞務產品,可分為體力型、技術型、智力型,也可統稱為服務產品,它所體現的是附加價值,任何產品都是使用價值、附加價值和延伸價值的總和,所以服務也是產品。,
4、從營銷的角度看,服務存在于整個營銷的全過程,在這里,服務指的是營銷服務,因此,好的服務促銷,劣的服務滯銷,無服務的營銷幾乎不可能發生。
5、從經營獲利的角度看,服務是新的利潤增長點,誰的心里產生了服務誰就在手里接到了訂單,誰啟動了服務誰就啟動了獲利的大門,誰創造了服務誰就等于創造了“印鈔機”。
6、從企業形象的角度看,形象重于泰山,形象靠服務,服務樹形象。形象要體現出“四度”,即客戶(消費者)對企業和產品的認知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而這“四度”的形成則要靠服務。
7、從客戶和企業的關系角度看,客戶關系是企業的生命線。要知道,企業是客戶的企業,客戶是企業的“股東”。有人說,客戶是上帝,我不反對,但上帝是看不見的。因此我說,客戶是衣食父母,因為這是客觀存在,而服務就必須存在于這種客觀現實之中,就必須擔當這兩者關系的橋梁和紐帶。
8、從企業經營理念的角度看,企業必須牢固樹立起自己的經營服務理念。松下公司制定了《銷售服務三十條》;IBM公司的服務理念是“創造最好的服務組織,提供其他任何公司無法匹敵的服務,讓顧客獲得最高程度的滿意”;海爾集團的宗旨是“星級服務”;美國汽車銷售大王吉拉得的成功秘訣是“壓倒性的、無懈可擊的服務”;我們新太集團的服務理念是“不僅讓客戶滿意,而且讓客戶感動”,還提出了“讓客戶的客戶也感動”......等等。
9、從職業道德的角度看,企業也必須把服務放在首位。海爾的模式值得借鑒,其服務戰略是:星級服務;目標: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抓好三個服務環節:售前盡量使顧客對產品心中有數、售中做到無搬動服務和上門服務、售后實行“一二三四”服務模式,即一個結果——服務圓滿;兩個理念——帶走用戶的煩惱,留下海爾的真誠;三個控制——把服務投訴率、遺漏率、不滿意率控制在十萬分之一;四個不漏——一個不漏地記下用戶反映的問題、一個不漏地處理用戶反映的問題、一個不漏地復查處理結果、一個不漏地將處理結果反映到設計、生產和經營部門。
10、從經營服務的理論角度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是:產品由使用價值向附加價值轉變,企業由加工制造向提供服務轉變,這種發展的新趨勢,依托于“后工業化”的理論,據說,在美國已有60%的企業實現了這種轉變。
11、總之,對于服務的本質問題的認識的確需要有一個領悟——深悟——心悟的升華過程。然而,覺悟的結果不應僅僅是認識,重要的是行動。那么,如何行動呢?試提出以下幾點。
要解決服務的障礙,在理念和行動上、意志和感情上真正把握服務的真諦——讓顧客滿意,要做到“行勝于言”;要沖破服務的誤區,要懂得服務不是一時一事一陣子,而是時時事事負責到底;要確定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客戶、消費者,還有企業的員工;要探索服務的路徑,服務不是單純的孤立的,更不是某人某部門進行的,而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服務要和產品一起研發、一起生產、一起銷售;要進行服務創新,改變那種“人有我有,人無我無,人為我為”的隨大溜式的、不動腦的跟隨服務策略;要強化服務領導,因為,一方面領導就是服務,另一方面沒有領導的服務是沒有組織的服務,是不能達到組織目標的服務;要研究有效服務的方法,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為宗旨,不斷創造;要遵循科學服務的原則,做到一視同仁、細致周到、持之以恒、符合用戶心理;要端正服務態度,真正做到誠懇守信、認真負責、熱情友好、微笑服務;要完善服務項目,根據客戶的需求設定一些扎實有效的諸如技術咨詢、客戶接訪、安裝調試、客戶培訓、巡回檢修、質量三包等等服務;要提高服務技藝,不僅要有張秉貴“一團火精神”更要有他那“一口請、一抓準”的技藝。
綜上所述,不難理解,服務是企業目標經營的核心,是吸引客戶的磁場,是撬動財富之門的杠桿,尤其在理性化、情感化、價值化的經營中,服務更顯其法寶的作用,可以說,服務是永恒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