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今天,創建文明社區和發展社區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區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還有不少的社區建設很滯后,有的僅僅停留在表面化和形式上,因此文明社區的建設明顯參差不齊。對于不規范的社區急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有的社區也正在創建文明社區,但在運作上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效果并不理想。而沿海城市“講科學生活,建文明社區”的經驗及做法相當成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為此,提出建議如下: 一、按照地理位置、資源狀況和人群特點等綜合因素,劃分和組建社區居委會,形成區—街道—社區居委會三級管理網絡,理順政府職能部門和轄區單位與街道——社區的條塊關系,建立起以塊(街道辦事處)為主的條塊結合、職責分明、統一協調、高效服務的社區管理體制。同時,把社區分為純居民社區、混合型社區和農村城市化社區三大類型,充分激發各種類型社區居民的創建能力和創新精神,因勢利導,培育社區特色,構筑溫馨家園,造福轄區人民群眾。 二、推行“敞開式辦公、一門式服務、一站式管理”的社區管理新模式。即在一幢社區服務綜合樓內設置社區工作站、服務站、安保站、黨員活動室、婦女維權工作站、警務室、老人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閱覽室等,集工作、服務、學習、培訓、娛樂、健身于一體,盡量為居民群眾提供方便。 三、抓好“一、二、三”工程,即要求各街道辦事處抓好1個文化廣場或公園的建設,完善社區的文化和體育2個設施,形成教育、醫療和社區服務3個體系,進一步完善硬件環境設施和軟件服務功能。 四、廣泛發動轄區單位和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通過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等專題活動,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意識,傳播先進文化,普及法律知識,完善社會衛生服務,全面提高轄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引導社區居民形成“熱愛家園、和睦與助、知禮崇德”的社區文明風尚。 五、針對各類型社區的特點,開展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在社區群眾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著重抓好試點社區,積累經驗,總結推廣。同時創建文明社區要從管理體制抓起,除加大資金投入外,還要精心籌劃和設計,使文明社區的創建工作開展得有條有理、有序有度。堅持全面發動群眾,組織豐富多彩的有益活動,形成文化氛圍,使社區文明之花遍地開放,使人們擁有文明、安全、祥和的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