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無論你是初級運營、高級運營、還是運營總監,運營從頭到尾只有一點:弄來用戶,然后持續的留住他們。
廣義的概念,是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互聯網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電子商務網站我覺得不能叫互聯網產品,只是借用了互聯網渠道的商品公司)
細一點的會分為市場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以及商務運營。
我不喜歡像傳統公司那樣把市場和運營分開,有的公司很粗暴,就用花錢不花錢來做市場和運營的二分,還有的公司好一點,用拉新和留舊作為市場和運營的二分,但也是片面的,這是為了給管理省事的,不是真正為了產品好的。
而圍繞運營,或者運營人員的成長,就先要理解產品技術運營分別在一個互聯網產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產品:把產品想出來
技術:把產品弄出來
運營:把產品用起來
嚴格意義上產品和運營也因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邊界,這就因人而異了。不同的產品,這三個領域的側重不一樣。拿BAT來說,百度重技術,騰訊重產品,阿里重運營,某種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開始的業務最核心是什么有關。當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只靠一個,另外的也要補起來。不過說回到運營,我認為所有在做運營的同學,最核心的一條心理素質就是:
別去逼逼產品和技術,要有他們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著花讓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評的覺悟,以及能力
無論你是初級小編,微博賬號管理者,還是運營總監,coo,
你最關心的東西,從頭到尾只能有一點
弄來用戶,然后持續的留住他們。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一點來進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團隊成員的工作)都必須直接或間接指向這個目的中的一部分,為數據結果負責。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都不簡單。比如各位運營同學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最近一個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對這個目的有明確“數據結果”的,哪些工作是沒有的。如果沒有數據結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這一條,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個核心環節
1、找到用戶在哪
用戶畫像,調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沒錯,你需要理解你的產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來用戶,讓他們用你的產品
市場投放,渠道拓展,商務合作,內容編輯,社會化媒體策劃活動等等,花錢不花錢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自己費盡心思一個禮拜搞個東西有時候還真不如花錢雇專業的人搞。
3、讓用戶持續用你的產品
用戶運營,社區運營
4、跟用戶在不用產品時候保持聯系
召回,微博微信運營,反饋,別的產品的商務合作。
在我看來,初級運營和高級運營并沒有嚴格的分水嶺
某種程度上說,如果你在以上這四個環節,只負責其中一個環節的一個子項目(例如微博運營專員,微信運營專員,內容編輯,社區活動策劃等等),那可以被定義為初級運營。往往初級運營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貫徹就行了,還沒到參與決策的地步。這時候你是一個執行者,踏踏實實做就是了。
而當你做的越來越好,逐漸把自己的能力覆蓋到整個環節時候,你已經算是一個中級運營了,你可能不關心市場投放,只關心留存,甚至不關心留存,只關心重復購買/粘性用戶UGC。說白了就是你在整個產品的業務鏈條中,已經形成了某一種不能被繞過去的關卡,這也是你的運營價值。
然后當你做著做著,能力越來越大,視野越來越高,會向上下游進發,例如你是一個市場經理,你已經開始考慮拉來的流量能否留下來,主動開始配合社區運營人員做一些活動,或者你是社區運營經理,你策劃了一個社區內的UGC活動,然后主動協調市場人員去把這些精彩的UGC傳播到外圈,你就已經更進一步了。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向高級運營進階了,視野更大,資源更多,需要布的局開始以周或者月為單位去結算。
我之前說的核心目的其實里面有2個層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從1突破到2,或者從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開始控場,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來關注不同階段整個運營環節里最應該先從哪里突破的事情的時候。你就已經初步具備一個運營總監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還要考慮投資人關系,PR,各路vender的調配,大型的商務合作,不過這些就已經跨入公司而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運營了。
而這一層也是最難突破的,瓶頸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舊“其中一個領域中深耕的話,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難以跳出來去理解另一個領域。因為這里面的價值觀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
而只有領會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脈,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運營人。
這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你千萬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個面就行了,那樣你的發展就會止步于一個年收入不會超過20萬的運營經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頂的職位在等待著你。有興趣可以去獵聘之類地方看看。
我見過無數的人死在這里,一個UGC社區產品,什么都沒有時候就開始投廣告,或者一個很棒體驗的產品,不能及時激發用戶的好評,作為市場武器去花錢傳播,結果被大廠山寨迅速干死。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最后我要說一下所謂數據結果的問題
何為數據結果,就是能被定量或定性(對,某個用戶跟你發了一大篇抱怨信,這也是數據)的數據體現的結果。
沒結果就別做了。
根據我做這么多年運營的感覺,有很多同學在工作中做的事情,都是目的不夠強的。
比如發個微博,你說你發這個微博意義何在,結果何在,說不上來。而想明白意義以后在去發,并且用數據結果來印證,發的東西的質量跟之前沒頭蒼蠅式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
拿回來數據,然后作為積累,不斷的讓自己能操作的盤子越來越大,做到最后你會發現,做什么產品已經不重要的時候,你就是個好運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