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朗大酒店被拍賣啦!”2003年,北京一樁普通的房地產收購案,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金朗大酒店被一個神秘的買家以3.36億元人民幣高價購走。這個“神秘的買家”就是全國赫赫有名的北京同仁醫院。
很快,與同仁醫院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的金朗大酒店,經過同仁醫院醫療產業集團的重新改造,成了一家貨真價實的“酒店式醫院”,其硬件設施達到了國際一流醫院的水平。但是,怎樣在后勤管理這個軟件上,也能達到“國際一流”?
“把我們的后勤外包給更加專業、成本更低的機構來運行!”醫院大禮堂里,傳來了北京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激昂的聲音:“中國醫院的改革,必須從后勤社會化做起,讓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專業的管理,才能把醫務人員從雜七雜八的瑣事中徹底解放出來。”
就在“醫院后勤社會化”這個口號的感召下,時代賦予了轉業軍人北京同仁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新明新的歷史使命。有著20年部隊生涯、15年大酒店管理經驗的郝新明,立志要把醫院的后勤打造成酒店式管理服務模式。
一心向往部隊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郝新明回憶以前的當兵經歷仍歷歷在目,并且把具體的日子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那是我人生中的關鍵日子啊!”
1969年12月5日,當郝新明拿到入伍通知單告訴家人時,母親哭了,爺爺也哭了,作為“老革命軍人、老干部”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你想好的事情我都支持。”
母親擔心是他入伍可能會去前線,但是,郝新明非常興奮,因為他終于實現了從小就有的夢想——當軍人。
20天的新兵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軍區后勤部第251醫院,駐扎在河北張家口。
剛入伍,郝新明就趕上了戰備施工——挖地下工事。打坑道苦啊!但是,連里的18個山西太原籍新兵,在他的影響下,很快成了“18棵青松”。整整兩年,他們掏空了一座山——建起了一座能放150張床的地下野戰醫院。
在超強體力勞動的訓練下,他一只胳膊就能挾100斤水泥,每次兩百斤重的水泥挾起來,能像飛一樣地在坑道里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老虎嘴里拔牙”——打風鉆、灌炸藥、點炮眼,4個人要炸300多炮。
很快,他在“18棵青松”中,第一個入了團,第一個入了黨,第一個提了干。
“這段時間是對我體力、意志和品質的嚴峻考驗。”郝新明總結著那段人生歷程,而就是那段時間的磨煉,使他懂得: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這種信念使得郝新明在他20年的軍旅生涯中,從部隊醫院的放射科技術員、技師,一直做到了北京軍區總醫院放射科的主管技師。他在崗位上搞技術創新,在部隊他獲得了技術革新三等功兩次,研發的“藥物離子導入治療儀”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脫下軍裝仍存軍人風格
1989年,34歲的郝新明依依不舍地脫下了軍裝。
不久,他聽說北京新大都飯店需要一名總經理秘書,他空著兩只手,直端端地跨進了人事科:“我想當秘書!”對方瞟了他一眼,面容冷漠:“你……會寫材料嗎?”當晚,他熬了一個通宵,就寫了篇大文章《簡述企業成功的八大因素》,洋洋灑灑一萬五千字!沒想到,第二天,總經理親自把他“火速”招到眼前,說出的話語令他感動:“小郝啊,你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明天,你來上班吧!”
到了新大都之后,恰逢亞運會即將召開,他主筆撰寫的調研文章《如何接待好裁判員是決定能否辦好亞運會的關鍵》,受到北京市有關部門的稱贊;緊接著,他主持策劃拍攝的專題片《美麗的北京城,溫馨的新大都》,也連連走紅。
沒幾年,他成了酒店高管。他撰寫的《中國人如何管理大型酒店》一書,全面總結了世界一流的酒店商道,首印8000冊被讀者一搶而空。
在醫療行業從業20年的郝新明,一下子轉到了酒店的管理工作,并且還做得有聲有色,在他看來,憑的就是“軍人不服輸的性格”和他那“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的信念。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從郝新明的經歷來看,能發現他的血液里流淌著不安分的因素。
他在北京新大都飯店當過高管,后來又到旅游學院學習過3年的酒店管理,先后出任過北京理工科技大廈、北京楓林綠洲大廈、天津今晚大廈、海南寶華海景酒店總經理。
2003年11月18日,又是郝新明人生的一個關鍵日子,北京同仁醫療產業集團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打電話給郝新明,希望他能出任“北京同仁物業管理公司”的總經理。
“做一個大廈、一個5A級寫字樓的物業,已經輕車熟路了,但要運作一個特殊行業的物業公司還是很有挑戰性的,舞臺很大,刺激性也很強。”這個機會他不能放棄。
于是,郝新明決心把先進的“酒店式管理理念”嫁接到“醫院物業管理”中來。
如今,他僅僅用了3年時間,通過了 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把一個不太專業的、剛涉及物業管理的公司,迅速提升到了二級資質的高度,并取得了相關的執照、證件。有同行贊嘆:“同仁物業的這種飛速發展,在整個北京市,恐怕絕無僅有!”
同仁醫院主管后勤的副院長倪鑫在總結同仁物業的工作時曾說,同仁后勤服務社會化后,明顯節約了經費,降低了醫院運作成本,減少了病人的醫療費支出。并且,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患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郝新明的心中有一個更大的舞臺。他給記者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與國外醫院相比,中國80%的醫院需要改建、20%需要新建,而在近10年新建的醫院中100%需要改造,整個資金投入將達到數千億元。
北京市有三級甲等醫院67家,全國有三級甲等醫院623家,全國三級甲等醫院每年的物業管理市場份額將達到44.8億元,如果算上全國5198家二級甲等醫院,整個后勤管理市場將更為龐大。
同仁物業管理公司現在的業務已經隨著集團公司在南京、昆明、三亞、連云港等地相繼投資建設當地的同仁醫院、老年公寓、住宅和商業物業而走向了全國。“我希望公司在立足同仁醫院后勤社會化的同時,參與到全國、全軍醫院的后勤社會化和各種物業服務中去。”在郝新明的心中,這個舞臺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