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一直追求“大、強、快”。可事實是:
90%的企業死于創業期;90%的企業始終長不大;30%的企業巔峰處猝死。
為什么很多大公司干不過小公司?
為什么很多強公司干不過弱公司?
為什么很多快公司干不過慢公司?
企業終極戰略目標是靜態的,
但各階段戰略選擇與實施關鍵點是動態的。
創業不死、危機不散、發展不狂、決戰不惰、守業不敗!
就是各階段實實在在的運態戰略。
從靜態對空戰略到動態落地戰略
共建動態的企業戰略
軍商研究院院長:董博雅
【見聞】:靜態戰略與動態戰略
時 間:2012年3月
背 景:中國銀行業到了戰略轉型時期,戰略轉型時期同時也是混戰時期,不在混戰期搶抓機遇,就在混戰走上正軌后被行業淘汰或整合。某銀行為落實強支行戰略、搶抓機遇、完善支撐服務平臺,開年做凝聚人心鼓舞動員大會。我在臺上說:“一個企業的凝聚力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戰略牽引,二是文化規范,三是薪酬激勵。有誰知道我們公司的戰略?”很長時間沒有人說知道,終于銀行監事長說知道。我問:那我們公司的戰略是什么?監事長回答:“那是4、5年前哪家很知名的咨詢公司做的…我記得是一本藍皮的、厚厚地一本大書…里面有很多圖表、模型、專業術語、外國人名字…我看不懂,當時也沒幾個人看得懂…倉庫里應該還有幾本。”
議 題:無
解 題:無語
第一節:靜態戰略與動態戰略
從企業發展的實踐中看,企業戰略不是從靜態中設想、夢想、設計的,是在動態中發現、創造、搶抓的。
企業戰略是在動態中創造和把握機遇,而不是在靜態中等待與夢想機遇。
一、靜態戰略與動態戰略對比分析
二、動態戰略構成
三、動態戰略商戰應用
第二節:創業階段,不死就是戰略!
企業創業不死的關鍵因素
1、創業期是個相對概念
2、創業期企業的關鍵性任務與關注焦點
(1)不死,先站住了,別倒下,迅速打開市場
(2)立刻賺第一桶金
(3)盡快回籠資金
3、創業期只需要兩三類核心人才
(1)盡快把東西賣掉的人才(銷售骨干)
(2)能夠想辦法賣東西的人才(營銷骨干)
(3)生產型創業企業要研發/生產人才
4、要“眼高手低”、“腳踏實地”
(1)不要多花一分錢在行政管理上!
(2)做好戰略前瞻,創業團隊多些“烏鴨嘴”和落后分子,
先做不可行性分析,再做可行性決策!
幫老大和高層踩剎車,當參謀,出主意!
第三節:危機階段,不散就是戰略!
一、企業從創業階段進入危機的幾個原因
1、如果投資決策錯誤
2、如果市場沒打開或丟掉
3、如果資金鏈斷裂或沒了現金流
4、外在原因:時運不濟(經濟危機/不可抗因素等)
二、在危機階段中,創業型領袖
是危難中一往直前的人!
是拼搏時永不言敗的人!
是失敗時決不放棄的人!
是心懷大業矢志不渝的人!
是經受最大傷痛無怨無悔的人!
是在失望的黑夜里尋找一盞微光帶著隊伍前行的人!
是有大追求的人!
是不僅有大追求而且有自覺追隨者的人!
我們有在危機階段自動自覺的追隨者嗎?
三、危機時期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
1、經得起考驗的人(經受得了挫折 /打擊/委屈/矢志不渝/決不叛變)
2、跟道走的人(忠誠與追隨)
3、一起想辦法的人
4、無論是誰,是什么樣的人,在危機中不離不棄的人,將來一定放到中高層!
四、危機階段是公司從成長到成熟的最好階段
沒有經歷過危機的企業,是無法形成真正值得信任的核心團隊的!
從危機中走出來,可以是“宣言書”、可以是“宣傳隊”、可以是“播種機”。
第四節:發展階段,不狂就是戰略!
1、企業成長壯大的前提是機遇
2、很多企業是通過兼并/聯合/重組兩三年內突然壯大
3、極少數企業是通過單干自身積累辛苦壯大
4、很多企業兼辦壯大后迅速死亡
管理混亂/管理失控/大而不強/松散無序
散了/亂了/倒了,甚至一只螞蟻踩死了一頭大象。
發展階段企業家的核心任務是:加強管理,建章立制、規范流程、建立自動監控體系和操作運營模式規范,克服“無政府主義”或管理失控狀態。小型企業可以下跳棋,中型企業一定得學會下象棋:管理規范、流程高效、監控得力、協作有序,才能做大!
發展階段輕狂容易清醒難,這一階段不狂就是戰略!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清醒務實
既聯合又獨立,甚至與戰略合作方適當時還要針鋒相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
2、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作風清醒務實
組織建設指導思想是精兵簡政、實事求是。
全體人員作風是官兵一致、軍民一家、心順氣順、士氣高漲、成為快樂團隊。
所有干部為人低調、做事高調、對人好、對事嚴、對兵好、對官嚴。
3、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戰法清醒務實
戰略上持久戰
戰術上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和運動戰
一、 企業成長發展時期的特點
1、成長期最大特點:缺人,而且是除老大不缺什么人都缺!最缺管理層!!
2、不拘一格要人才
人才緊缺—招聘/獵頭/空降----人才泡沫
人才緊缺---培養自己人(抗日軍政大學)
3、管理層中有干才也有庸才甚至壞蛋!(康生)
4、最重要的工作:吸引和培養人才(辦校/放手發動群眾/擴大自己的隊伍)
5、精兵簡政
二、企業成長發展期最需要的三類人、三件事
1、內部控制管理層(政令系統、政工干部)(控人)
2、規范化流程化作業管理層(軍令系統、軍事干部)(控事)
3、資源增值管理層(情報系統、地下干部)(控資源)
最不需要濫竽充數的人
最怕“軟/懶/散,驕/奢/惰”的作風
三、企業成長發展期是怎么狂起來的?
1、官越來越多。我們要自問:官是怎么多起來的?要那么多嗎?增員增效了嗎?
2、業務越來越多。我們要自問:業務是怎么多起來的?都賺錢嗎?還是賠錢、燒錢?
3、公司越來越大。我們要自問:公司是怎么大起來的?大嗎?強嗎?效益好嗎?
4、效率越來越低。我們要自問:效率是怎么低下來的?
5、競爭力越來越下降。我們要自問:競爭力是怎么降下來的?
6、利潤越來越少。我們要自問:利潤是怎么少起來的?
7、人越來越復雜。我們要自問:同事間的人際關系是怎么復雜起來的?
8、公司沒幾年就要倒了。我們要自問:公司是怎么倒下來的?
9、老板越來越累。我們要自問:老板是怎么累趴下來的?
真正認真用心回答與思考了上述問題,我們在這一階段就不會太輕狂了,就應該清醒地做好該做的事,為了未來更大、更強做該做的事。
第五節:守業階段,不敗就是戰略!
在企業發展到穩定期、衰退期都處在守業階段。
穩定期需要:
1、守好江山的人;
2、創新性的人;
3、突破性的人;
4、整合資源型的人。
一邊守好江山,一邊開拓創新。
衰退期需要:
1、推動企業變革的人;
2、流程再造的人;
3、企業重組的人;
4、能當惡人的人;
5、業務要關停并轉;
6、人員要進退走留調轉。